[发明专利]一种深度去除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58002.0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12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谢逢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逢春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72;C02F101/2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51064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度 去除 水体 持久性 有机 污染物 重金属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度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方法,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均具有持久性、生物积蓄性、迁移性以及高毒性,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较大。近代随着工业的发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产生量越来越大,对环境保护构成了较大的挑战。为了保护水环境,就必须将这些污染物从水体中深度去除。而目前从水体中去除这些污染物的方法有生物法、吸附法、沉降法、高级氧化法等,但这些处理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处理效率低、处理成本高、处理过程复杂等局限。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高效率、低成本、处理过程简单的深度去除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建立一个高效率、低成本、处理过程简单的深度去除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先用捕捉剂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或重金属从水体中捕捉使其进入固相表面,并使其电子云分布发生改变,增加其被氧化的趋势,降低其发生氧化反应的活化能,再用氧化剂将其氧化,使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被分解,或使重金属从络合态因络合剂被氧化而转化为游离态而沉降转入固相,或转化为高价态而被沉降进入固相,同时使捕捉剂复原。从而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或重金属从水体中深度去除。而捕捉剂可以循环使用。
本发明的方法包含如下过程。
(1)将捕捉剂加入待处理的水体中。
(2)加入氧化剂,并充分混合,使被捕捉剂捕捉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或重金属发生氧化反应,同时使捕捉剂复原,再捕捉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或重金属,再被氧化复原,如此反复,直到水体中的机污染物或重金属物质被完全氧化。
(3)固液分离,使得水体同捕捉剂及沉降的重金属分离。捕捉剂循环使用,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或重金属得到到深度去除。
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在高效率、低成本、处理过程简单的前提下,深度去除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或重金属。
具体实施方式
用下列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效果。
实施例1。
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硝基苯的含量为10mg/L,本发明的去除方法如下。
(1)在废水中加入由高分子捕捉剂、氧化铁、氧化铝或二氧化锰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组成的捕捉剂。
(2)加入高铁酸钾溶液,并充分混合,反应十分钟。
(3)固液分离,得到的固相捕捉剂循环使用,液相即为已深度去除硝基苯的水相。
按照以上方法处理后的废水硝基苯含量在0.01mg/L以下。
实施例2。
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铅的含量为10mg/L,EDTA含量为50mg/L本发明的去除方法如下。
(1)调节废水的pH值为9-10。
(2)在废水中加入由高分子捕捉剂、氧化铁、氧化铝或二氧化锰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组成的捕捉剂。
(3)加入双氧水溶液,并充分混合,反应五分钟。
(4)固液分离,得到的固相捕捉剂循环使用,液相即为已深度去除铅的水相。
按照以上方法处理后的废水铅和EDTA含量均在0.01mg/L以下。
实施例3。
某冶炼厂排出的废水铊的含量为200μg/L本发明的去除方法如下。
(1)调节废水的pH值为9-10。
(2)在废水中加入由高分子捕捉剂、氧化铁、氧化铝或二氧化锰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组成的捕捉剂。
(3)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并充分混合,反应五分钟。
(4)固液分离,得到的固相捕捉剂循环使用,液相即为已深度去除铊的水相。
按照以上方法处理后的废水铊含量在0.01μg/L以下。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具体的流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构思,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所以,凡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属于本发明涵盖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逢春;,未经谢逢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80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