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89629.5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4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宋阜;林建雄;谢能建;杨金洪;钱文连;何向明;高剑;王莉;李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48 | 分类号: | H01M4/4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鼎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11 | 代理人: | 哈达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正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锂离子电池诸多正极材料中,尖晶石LiMn2O4以其低成本、无毒、高能量密度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LiMn2O4存在着循环性能差和高温性能差等缺陷。目前,为克服所述缺陷,研究者采用其它元素部分取代Mn形成LiMxMn2?xO4 (M= Co, Cr, Ni, Fe, Cu等)来改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其中,尖晶石镍锰酸锂LiNi0.5Mn1.5O4以其优异的性能(理论容量146.7mAh/g,放电平台电压4.7V vs Li/Li+)受到广泛关注。但是,LiMxMn2?xO4在循环过程中容易因高压导致电解液的氧化分解。此外,在合成LiMxMn2?xO4的过程中,当温度高于600℃时,容易出现氧缺陷造成LixNi1-xO杂相的出现,导致充放电过程中相变严重,电化学性能恶化。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抑制LixNi1-xO杂相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该正极材料的化学通式为LixNi0.5-yMgyMn1.5O4,0.95≤x≤1.05,0.01<y≤0.04。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分别提供可溶于一液相溶剂的一镍(Ni)源、一锰(Mn)源及一镁(Mg)源;将所述镍源、锰源及镁源溶于所述液相溶剂中形成一含有Ni+、Mn2+及Mg2+的混合溶液,其中,所述镍源、锰源和镁源按照Ni:Mn:Mg的摩尔浓度比为(0.5-y):1.5:z混合,且0.01<y≤0.04,z>y;在所述混合溶液中加入沉淀剂,使所述Ni+、Mn2+及Mg2+共沉淀,得到一共沉淀物;从所述混合溶液中分离提纯该共沉淀物得到前驱体Ni(0.5-y)/2Mgy/2Mn0.75CO3,烧结该前驱体,得到前驱体氧化物Ni(0.5-y)/2Mgy/2Mn0.75O;将该前驱体氧化物与一锂源均匀混合后进行烧结,得到正极材料LixNi0.5- y MgyMn1.5O4,其中,0.95≤x≤1.05。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加入过量的Mg部分取代Ni,且通过共沉淀法实现Mg、Ni、Mn原子级别的混合,从而可以有效避免Li1-xNixO杂相的出现,提高循环性能。另外,在锂离子电池反应过程中,由于取代部分Ni离子的Mg离子不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故,可以提高该正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此外,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粒径大小可控。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还具有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2及对比例1-2合成的正极材料的X射线衍射(XRD)谱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合成的正极材料LiNi0.48Mg0.02Mn1.5O4的扫描电镜 (SEM)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合成的正极材料LiNi0.48Mg0.02Mn1.5O4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倍率放电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96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