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杯纺纱机的转杯间隙调节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8220.5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9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石焕强;朱槐林;王敏;程建辉;梁汉超;王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冠蓝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4/08 | 分类号: | D01H4/08;D04H13/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方闻俊 |
地址: | 31533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纱机 间隙 调节 结构 | ||
1.一种转杯纺纱机的转杯间隙调节结构,包括减震套(1)和转杯(2),转杯(2)通过转杯结合件(3)安装在减震套(1)内,所述减震套(1)则安装在轴承座(5)的安装孔(5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5)的后部设有调节板(6),该调节板(6)通过竖直设置的销子(4)转动连接在轴承座(5)上而能前后摆动,所述轴承座(5)的后部开有与安装孔(51)的后部相通的缺口(52),所述位于销子(4)右侧的调节板(6)前端面穿过缺口(52)伸入安装孔(51)内并与转杯结合件(3)的后端面(321)接触,所述轴承座(5)的竖直壁(53)上螺纹连接有沿前后方向设置推顶螺钉(7),推顶螺钉(7)的后端与位于销子(4)左侧的调节板(6)前端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杯纺纱机的转杯间隙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顶螺钉(7)上螺纹连接有第一锁紧螺母(71),该第一锁紧螺母(71)能与轴承座的竖直壁(53)前端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杯纺纱机的转杯间隙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套(1)的外周面上开有凹槽(111),凹槽(111)内嵌设有卡圈(8),所述轴承座(5)底部活动穿设有顶柱(9),该顶柱(9)的下端由顶持结构顶持以使顶柱(9)的上端压紧所述卡圈(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杯纺纱机的转杯间隙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柱(9)的上端具有呈圆锥状的顶针部(91),所述卡圈(8)为尼龙卡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杯纺纱机的转杯间隙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1)为环形槽,所述卡圈(8)为具有开口的环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杯纺纱机的转杯间隙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圈(8)的内周壁上具有径向凸起的定位柱(81),所述凹槽(111)的底面上开有供所述定位柱(81)插设的定位孔(112)。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转杯纺纱机的转杯间隙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持结构包括板簧(10)和顶块(15),所述板簧(10)一端固定在轴承座(5)的下部并位于顶柱(9)的下方,所述顶块(15)安装在该板簧(10)上,所述顶块(15)在板簧(10)的作用下保持向上推顶所述顶柱(9)底部的趋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杯纺纱机的转杯间隙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10)的一端和轴承座(5)一侧的底部之间垫设有垫块(16),有螺栓(17)穿过板簧(10)、垫块(16)和轴承座(5)底部后与螺母(18)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杯纺纱机的转杯间隙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5)的底部设有能推动板簧(10)一侧向上翘起的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转动连接在轴承座(5)下部的把手(19),该把手(19)能绕自身轴线旋转,把手(19)上连接有能随把手一起旋转的偏心轮(20),偏心轮(20)的内侧为与板簧(10)接触配合的接触平面(201),在偏心轮(201)向上偏转90°的状态下,板簧(10)的下端面搁置在所述接触平面(20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杯纺纱机的转杯间隙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10)上开有条形孔(101),所述顶块(15)的下端穿设在条形孔(101)内并能沿条形孔(101)左右滑移,顶块(15)的下端穿过条形孔(101)后与螺母(102)螺纹连接而固定在条形孔(101)内,顶块(15)的上端面为由左至右逐渐向上倾斜的斜面(1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冠蓝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冠蓝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822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阔叶木高得率浆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倍速手动装卸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