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密度碳/碳复合筒材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66412.2 | 申请日: | 2013-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18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柴昌盛;杨子元;吕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郝氏炭纤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83 | 分类号: | C04B35/83;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马正良 |
地址: | 73001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度 复合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属于碳/碳复合材料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密度碳/碳复合筒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碳复合材料主要由碳纤维和碳基体组成,它继承了二者优异的结构和热学性能。其中,低密度碳/碳复合材料在高温下具有良好保温绝热功能,一般密度为0.10g/cm3-0.3g/cm3之间,其碳含量高、可挥发性杂质少,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保护下,可靠使用温度高达2800℃,并且长时间使用,具有各项性能指标稳定等特点,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真空炉、单晶硅、多晶硅以及各种宝石生产行业中。
目前,低密度碳/碳复合材料多采用碳毡、石墨毡等叠层复合而成,层间依靠粘接剂粘接而成。然而,低成本的高温粘接剂粘接效果很不理想,使用过程中碳毡、石墨毡之间很容易分层脱落,严重影响使用性能和寿命;一些粘接效果略好的高温粘接剂成本太高,严重制约低密度碳/碳复合材料的工业化推广。近年来,专利CN102134068A、CN102616767A等提供了几种新工艺制备的低密度泡沫碳/碳复合材料,成本较低,但是其强度很差,稍加碰撞既碎,运输和使用难度很高,不易大规模推广。
因此,研究低密度碳/碳复合材料的先进制备方法,对于扩大低密度碳/碳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密度碳/碳复合筒材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低密度碳/碳复合筒材的制备方法,是从内侧至外侧结构为:支撑层+碳毡或石墨毡+拉紧层+碳毡或石墨毡+拉紧层+……+碳毡或石墨毡+拉紧层。其步骤如下:
a. 利用预浸碳纤维布或碳丝缠绕制备支撑层(1);
b. 在支撑层(1)上涂敷高温粘接剂,然后缠绕碳毡或石墨毡碳毡或石墨毡紧贴支撑层,不能松动,用碳绳缝合接口;
c. 在步骤2)基础上利用预浸碳丝缠绕拉紧层(3),缠绕碳丝张力2-6N,缠绕厚度0.5-3mm;
d. 在步骤3)拉紧层(3)上,再涂敷高温粘接剂,缠绕碳毡或石墨毡(2),碳毡或石墨毡(2)紧贴拉紧层(3),拉紧层(3)厚度为2.3mm-3.5mm,形成预成型体;
e. 将步骤4)预成型体放入固化炉内, 升温至180℃-230℃固化8-12小时,随炉至60℃以下取出,固化过程中保持预成型体低速转动;
f. 将上述固化好的预成型体放入氮气保护炭化炉中,升温至450℃-600℃, 400℃-500℃低温碳化2-4小时;
g. 将步骤6)中得到的预成型体脱去心模,再放入氮气保护炭化炉,升温至900℃-930℃碳化2-4小时;
h. 将步骤7)中获得的预成型体放入高温炉,升温至2000℃-2400℃,石墨化处理2-4小时;
i. 将步骤8)中获得的预成型体机加工成所需产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低密度碳/碳复合筒材制备方法充分利用支撑层和拉紧层结构优势,拉紧层碳丝的缠绕张力增加了层间分层和脱落阻力,筒材整体具有一定的预紧力,增强筒材抵御外力和变形的能力;制备过程使用普通高温粘接剂,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有效的提高了低密度碳/碳复合筒材的使用寿命,总体提高了材料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备低密度碳/碳复合筒材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低密度碳/碳复合筒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再作进一步的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普通高温粘接剂的制备
用工业乙醇溶解对甲苯磺酸,其中工业乙醇和对甲苯磺酸的重量比为100份:12份,然后搅拌20分钟,接着在搅拌下将100份酚醛树脂和6份硼酸逐渐加入,最后将石墨80份加入溶液中,继续搅拌60分钟后即制得高温粘结剂。
制备低密度碳/碳复合筒材尺寸为:D=1100mm,d=990mm,L=1800mm,厚度55mm。
低密度碳/碳复合筒材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 利用预浸碳纤维布制备支撑层1,缠绕厚度为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郝氏炭纤维有限公司,未经甘肃郝氏炭纤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64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