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导电铜导体的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66088.4 | 申请日: | 2013-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9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俞国平;李志强;薛元洪;章迁平;储贤民;沙云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远程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425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电 导体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导电铜导体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对基础建设和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电线电缆是基础建设的必备物资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传输电力和信号,每年国内需求在10000亿人民币左右。
目前,电线电缆的生产和制造,主要的材料是铜,铜作为电线电缆的核心构件,无论是重量消耗还是价值成本,占据电线电缆材料消耗的70~80%左右。而现有铜导体的生产技术,主要是应用采购的电工用铜杆,进行拉丝——退火——绞合而成,其主要原理是将通用的铜杆拉制成所需的单丝,再进行绞合成电缆的成品规格。
由于在通用铜杆变成铜丝的拉制过程中,材料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变形,拉制过程中的高温形成残余应力,导致拉制后的单丝变硬,伸长率大幅降低;同时,单丝的电阻率相比通用铜杆增加了6~8%。
电阻是电缆的最重要指标,关系到电线电缆的传输能力。由于电阻率的增加,直接影响了电缆对铜材消耗的使用。现有技术是在拉丝过程中、或者拉丝后,对规格单丝进行退火处理,能够大幅度提高铜单丝的伸长率(软化铜丝),同时也能够使单丝的电阻率有效降低2%左右。
现有技术的缺点:
目前的铜导体生产工艺:拉丝——退火——绞合,在拉丝过程中、或者拉丝后,对规格单丝进行退火处理,并非最后形成的电缆导体,还需要进行绞合,依然无法避免在随后的绞合过程中,导体产生变形、硬化、应力产生,绞合工序对电缆导体的导电率影响在3%左右。
综合现有工艺水平和技术的改善,电缆导体相比原材料通用铜杆的电阻率,提高了5~7%,即铜材消耗提高了5%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导电铜导体的生产工艺,该工艺可以保证电缆导体内铜材分子的晶体变化,晶体颗粒细小,提高导电能力,并且过程简单、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导电铜导体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拉丝:将通用的铜杆拉制成单丝;
2)绞合:再将拉制后的单丝绞合成成品规格的导体;
3)时效处理:最后将绞合好的导体放在一种特制的开放式炉窑中进行加热,并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保温并控制降温,达到软化和退火的目的即可。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在拉丝、绞合后采用时效处理工序,能够有效减小或消除残余应力,大大提高拉制后铜单丝的机械物理性能,提高电缆导体导电率,降低铜材消耗。
2.能够有效防止铜丝退火氧化和“氢病”的产生。
3.时效处理的工艺是将绞合后的导体,在一种特制的开放式炉窑中将进行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后控制降温,达到软化和退火的目的,可以保证电缆导体内铜材分子的晶体变化,晶体颗粒细小,提高导电能力。
4.具有工艺过程简单、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易于应用于工业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导电铜导体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拉丝:将通用的铜杆拉制成单丝;
2)绞合:再将拉制后的单丝绞合成成品规格的导体;
3)时效处理:最后将绞合好的导体放在一种特制的开放式炉窑中进行加热,并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保温并控制降温,达到软化和退火的目的即行。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导电铜导体的生产工艺的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份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远程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远程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60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力转向油罐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双页浮箱拍门的立式开敞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