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矫直机动力电机减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1304.6 | 申请日: | 2013-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8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兴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1/18 | 分类号: | F16H1/18;F16H57/04;F16H57/03;F16H1/16;B21D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伍伦辰 |
地址: | 40008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矫直 机动力 电机 减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型钢生产线中使用的矫直机,尤其是涉及一种矫直机动力电机减速器。
背景技术
矫直机是在型钢生产线中,用来将弯曲的型钢矫直的设备。矫直机工作时,由电动机输出动力至矫直机电机减速器,再由该电机减速器带动矫直辊动作。被矫直的型钢通过上、下交错布置的多个矫直辊后,使型钢得到充分的弹塑性变形,消除型钢的原始弯曲度。
现有的一种矫直机动力电机减速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一个整体呈圆筒形的主体部分以及横向连通设置在主体部分上用于和电机对接的电机连接部分;其主体部分内沿轴心线设置有蜗杆,蜗杆贯穿安装在固定于主体部分轴向两端的端盖上,其中壳体上靠近蜗杆输出动力侧的一端是靠壳体端部的一个法兰盘采用螺栓固定在矫直机机体(后简称机体)上;所述电机连接部分里面设置有用于和电机输出轴对接的连接轴;所述蜗杆和连接轴之间分别通过套设固定在蜗杆上以及固定在连接轴端部的一对直线齿锥齿轮相互啮合相连。
在上述矫直机工作过程中,矫直辊需同矫直型钢不断接触,会产生很大的振动,振动经蜗杆传递到减速器上,会导致上述用于连接固定电机减速器主体部分的端盖与机体的螺栓经常松动,进一步使得振动加大,导致穿过减速器内的蜗杆经常断裂,或固定到机体上的螺栓母牙遭到破坏。同时,由于电机减速器与机体的布局紧凑,导致上述结构还使得近地面侧的2颗螺栓不容易紧固,也会导致振动加大而产生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使矫直机电机减速器保持稳定可靠运行,申请人考虑从电机减速器内部的齿轮、矫直机动力电机减速器壳体安装方式等方面进行重新设计,并提出了本发明专利申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提供一种能够增强传动稳定性,有效避免振动,尽可能的避免固定螺栓松动与蜗杆断裂的情况发生的矫直机动力电机减速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中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矫直机动力电机减速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一个整体呈圆筒形的主体部分以及横向连通设置在主体部分上用于和电机对接的电机连接部分,所述主体部分内沿轴心线设置有蜗杆,蜗杆贯穿安装在固定于主体部分轴向两端的端盖上,所述电机连接部分里面设置有用于和电机输出轴对接的连接轴,所述蜗杆和连接轴之间分别通过套设固定在蜗杆上以及固定在连接轴端部的一对锥齿轮相互啮合相连,所述一对锥齿轮为曲线齿锥齿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电机减速器中,用于传动并实现减速的齿轮由原有的直齿锥齿轮修改为曲线齿锥齿轮,曲线齿锥齿轮即螺旋锥齿轮。这样使得减速器具有如下优点: a、增大了传动副的接触比,也就是增加了重迭系数,使其施力受力更稳定,减轻了冲击,从而降低了固定螺栓松动与蜗杆断裂发生的可能性;电机减速器的传动更加平稳,有效避免了振动,降低了噪音;b、使得负荷比压降低,磨损较均匀,降低了齿轮的磨损,相应也提升了齿轮的负载能力,从而提升了电机减速器运行效率。与此同时,齿轮磨损的降低,也将延长使用寿命长;c、可以实行更大的传动比,使得小齿轮的齿数可以少至5齿;d、可以便于进行齿轮的齿面研磨(如进行磨齿精度可达到5级),以改善接触区和提高齿面光洁度,降低噪音,进一步降低振动。所以,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减速传动副的传动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减速机的稳定性。
作为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设置有连接轴支撑机构,所述连接轴支撑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壳体的电机连接部分上靠近主体部分一端的一个内凹处,该内凹处内腔空间呈圆柱形且在里面内嵌套设了一个圆筒形的支撑套,支撑套靠近电机一端具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连接凸台并靠螺栓穿过连接凸台固定在壳体上,所述连接轴沿轴向贯穿所述支撑套内部并靠安装在支撑套轴向两端处的两个支撑轴承实现支撑。
上述改进方案中,所述支撑套及其两端处的轴承对连接轴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避免了连接轴同支撑套套体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有效提升了连接轴转动输出稳定性。此外,设置了圆筒形支撑套同壳体所述内凹处配合,能够更加方便轴承安装结构的加工,以及便于轴承的装配。支撑套采用螺栓紧固连接,强化了支撑套自身的稳固效果,从而也保证了连接轴的高效稳定运转输出。
作为上述连接轴支撑机构的进一步改进,还设置有支撑轴承润滑油路通道,所述支撑轴承润滑油路通道,包括形成于壳体的电机连接部分中内凹处的内腔与对应的支撑套外表面之间的一个环形的储油腔,所述壳体的电机连接部分中内凹处的内腔上还设置有连通于壳体主体部分内腔与所述储油腔之间的引油通道,所述支撑套上对应储油腔位置还设置有连通所述储油腔和支撑套内部的进油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13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潜艇蓄电池的安装结构
- 下一篇:铜互连结构及其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