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摩擦传动装置以及减速马达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0115.7 | 申请日: | 2013-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17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五明正人;奥原健太郎;覃庆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日本电产三协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13/02 | 分类号: | F16H13/02;H02K7/10;H02K7/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胡晓萍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擦 传动 装置 以及 减速马达 | ||
1.一种摩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旋转轴,其在轴线方向的中途部分设置有朝向该轴线方向的一侧的支承面;
筒状旋转部件,其在比所述支承面靠所述一侧的位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嵌合于所述旋转轴并与所述支承面接触;以及
板状施力部件,其呈环状,并嵌合于所述旋转轴中位于比所述筒状旋转部件靠所述一侧的位置的连接轴部,
所述连接轴部呈外周面为圆形的圆棒状,
所述板状施力部件中供所述连接轴部嵌入的孔的内周缘相对于所述轴线成旋转对称,并在该孔的内周缘处形成有作为第一卡合部的止转用的第一卡合凹部,所述第一卡合凹部从所述连接轴部的所述外周面观察时朝向径向外侧凹陷,
所述筒状旋转部件的所述一侧的面形成有一侧凸部,所述一侧凸部位于比所述孔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与所述板状施力部件接触,
所述板状施力部件的内周部分通过连接轴部变形部分被朝向另一侧按压,该连接轴部变形部分通过使所述连接轴部中位于比所述板状施力部件靠所述一侧的位置的圆形的所述外周面的整周朝向所述另一侧塑性变形而形成,所述板状施力部件的位于比所述内周部分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部分与所述筒状旋转部件的所述一侧凸部弹性接触,并且,所述连接轴部变形部分中进入到所述第一卡合凹部的内侧的部分作为防止所述板状施力部件相对于所述旋转轴旋转的止转用部件发挥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施力部件的所述孔为圆孔,且在内周缘形成有所述第一卡合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凹部在周向以等角度间隔形成在多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凹部呈半圆形状地从所述孔的内周缘朝向径向外侧凹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凹部以具有相当于三分之一圆的圆弧的状态,从所述孔的内周缘朝向径向外侧凹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凹部呈三角形地从所述孔的内周缘朝向径向外侧凹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施力部件的所述孔呈多边形,且在该孔的内周缘形成有所述第一卡合凹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多边形的所述孔的内周缘中将构成该多边形的角作为所述第一卡合凹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旋转部件的朝向所述另一侧突出并与所述支承面接触的另一侧凸部形成于所述旋转轴的周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面为嵌合于所述旋转轴的环状部件的朝向所述一侧的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轴中的嵌合所述筒状旋转部件的部分呈外周面为圆形的圆棒状,
所述筒状旋转部件中供所述旋转轴嵌入的孔是圆孔。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摩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部件嵌合在所述旋转轴中位于比所述筒状旋转部件更靠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位置的固定轴部上,
所述固定轴部呈外周面为圆形的圆棒状,
所述环状部件中供所述固定轴部嵌入的孔的内周缘相对于所述轴线呈旋转对称,在该孔的内周缘上形成有止转用的第二卡合部,
所述环状部件的内周部分被固定轴部变形部分朝向所述另一侧按压而固定,该固定轴部变形部分是使所述固定轴部中位于比所述环状部件更靠所述一侧的位置的部分整周朝所述另一侧塑性变形而形成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摩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环状部件的所述孔的内周缘形成有作为所述第二卡合部的第二卡合凹部,所述第二卡合凹部从所述固定轴部的外周面观察时朝径向外侧凹陷,并且所述固定轴部变形部分进入该第二卡合凹部的内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日本电产三协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未经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日本电产三协电子(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011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制车辆离合器的方法
- 下一篇:制冷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