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酒醅中葡萄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的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49230.4 | 申请日: | 2013-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9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卓毓崇;何世兴;罗文业;吴联海;雷毅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郎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地址: | 646523 四川省泸州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酒醅中 葡萄糖 含量 淀粉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酒酿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酒醅中葡萄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使用固态发酵法生产的白酒,其糖化、发酵和蒸馏都是在固体状态下的酒醅中进行,因此对酒醅的质量控制对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和产酒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开展酒醅中的水分、酸度、残糖和淀粉理化指标分析是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够掌握酒醅中上述指标的含量和发现生产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工艺参数,对白酒生产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目前,酒醅的水分和酸度分析属于经典的分析方法,而葡萄糖和淀粉分析采用的是还原糖法,是利用氧化剂硫酸铜与葡萄糖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的方法进行测定。
分析葡萄糖和淀粉用的斐林氏标准溶液由甲液(五水硫酸铜)和乙液(酒石酸钾钠和氢氧化钠)组成,其浓度如下:
斐林氏甲液:五水硫酸铜的浓度为69.278g/L;
斐林氏乙液:酒石酸钾钠和氢氧化钠的浓度分别为349g/L和100g/L;
指示剂:次甲基蓝;
判断标准:以指示终点由蓝色变为红色为滴定终点。
分析过程:取甲、乙液各5mL及一定体积待测溶液混合,标准葡萄糖溶液为滴定液,在电炉上加热微沸后进行预滴定和正式滴定分析,待测溶液由蓝色变为红色,滴定结束。
其中:分析待测溶液中淀粉含量时,每5.00g试样用100毫升浓度为20%的盐酸溶液将酒醅中的淀粉水解成葡糖糖,然后进行滴定。
分析结果:根据滴定糖液消耗量计算葡萄糖或淀粉的含量。
存在的问题:通常酿酒过程中,发酵后的酒醅中葡萄糖的含量仅为2%左右,特别是二次酒以前和六次酒以后的酒醅,其中葡萄糖的含量更低,现有分析方法对含量在1%以下的葡萄糖不能进行定量测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酒醅中葡萄糖含量的检测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酒醅中淀粉含量的检测方法。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酒醅中葡萄糖含量的检测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斐林氏甲液,由浓度为15g/L的五水硫酸铜溶液和浓度为0.05g/L的次甲基蓝溶液组成;
准备斐林氏乙液,由浓度为50g/L的酒石酸钾钠溶液,浓度为54g/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浓度为8g/L的亚铁氰化钾溶液组成;
制备浓度为0.1%的标准葡萄糖溶液;
使用所述标准葡萄糖溶液标定所述斐林氏甲液和所述斐林氏乙液的混合溶液,混合溶液的蓝色突变为浅黄色,标定结束,记录所述标准葡萄糖溶液的消耗总量V1;
分别取用所述斐林氏甲液、所述斐林氏乙液以及待测酒醅试样,并混合,使用所述标准葡萄糖溶液对其进行滴定,当溶液中蓝色突变为浅黄色,滴定结束;记录其中的所述待测酒醅试样的使用体积V3和滴定使用的所述标准葡萄糖溶液的体积V2;
其中,所述斐林氏甲液和所述斐林氏乙液体积相同,所述V2和所述V3中的葡萄糖含量总和等于所述V1中葡萄糖含量,且所述V3≤所述斐林氏甲液和所述斐林氏乙液体积总和的1/2;
根据所述V1、V2、V3的量,以及待测酒醅试样的总质量M和试样制备总体积V0计算得到酒醅试样中葡萄糖的含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酒醅中葡萄糖含量的检测方法中,记录标定中消耗的糖总量的体积V1,以及将待测酒醅试样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标准葡萄糖溶液的体积V2,同时记录在滴定过程中加入的待测酒醅试样的体积V3,根据记录的三个体积值,通过酒醅中葡萄糖含量的计算公式:
能够准确计算出酒醅中葡萄糖的含量,即使含量值低于1%也能测得,式中:
V1—斐林氏甲液和乙液在标定中消耗标准葡萄糖溶液体积,mL;
V2—试样正式滴定中消耗标准葡萄糖溶液体积,mL;
C—标准葡萄糖溶液浓度,g/mL;
V3—试样预滴定或正式滴定加入的体积,mL;
M—待测酒醅试样的总质量;
V0—试样制备总体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郎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郎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92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