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鉴别拟枝孢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感染致木耳白毛菌病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44069.1 | 申请日: | 2013-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9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孔祥辉;张介驰;张丕奇;刘佳宁;王玉文;韩增华;马庆芳;戴肖东;党阿丽;马银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Q1/0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荣玲 |
地址: | 15001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鉴别 拟枝孢 镰刀 木贼 感染 木耳 白毛 方法 | ||
1.一种鉴别拟枝孢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感染致木耳白毛菌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挑取黑木耳病变部位霉层或菌丝少许,加无菌蒸馏水煮沸后离心,取上清液作为模板,采用一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反应,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40min,查看条带确定病原菌,若PCR产物大小为400bp,则为木贼镰刀菌;若PCR产物大小为332bp,则为拟枝孢镰刀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鉴别拟枝孢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感染致木耳“白毛菌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鉴定由木贼镰刀菌感染致木耳白毛菌病的特异性引物为:
E-P1:TTACCAGTAACGAGGTGTATG;
E-P2:CATACCTATACGTTGCCTC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鉴别拟枝孢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感染致木耳“白毛菌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鉴定由拟枝孢镰刀菌感染致木耳白毛菌病的特异性引物为:
S-P1:AAAAGCCCAAATTGCTGATG;
S-P2:TGGCATGTTCATTGTCACCT。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鉴别拟枝孢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感染致木耳“白毛菌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鉴定由木贼镰刀菌感染致木耳白毛菌病的PCR反应体系:25~100μl,含2.5~10μl10×PCR-Buffer,2.5~10μl dNTPs(500μM),0.5~5.0μl Taq DNA聚合酶,0.1~5.0μl上游引物E-P1,0.1~5.0μl下游引物E-P2,模版0.1~10.0μl,其余用无菌水补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鉴别拟枝孢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感染致木耳“白毛菌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游引物E-P1和下游引物E-P2的浓度均为0.6~3.0μ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鉴别拟枝孢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感染致木耳“白毛菌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dNTPs的浓度为50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鉴别拟枝孢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感染致木耳“白毛菌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鉴定由拟枝孢镰刀菌感染致木耳白毛菌病的PCR反应体系:25~100μl,含2.5~10μl10×PCR-Buffer,2.5~10μl dNTPs(500μM),0.5~5.0μl Taq DNA聚合酶,0.1~5.0μl,模版0.1~10.0μl,其余 用无菌水补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鉴别拟枝孢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感染致木耳“白毛菌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游引物S-P1和下游引物S-P2的浓度均为0.6~3.0μ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鉴别拟枝孢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感染致木耳“白毛菌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dNTPs的浓度为50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鉴别拟枝孢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感染致木耳“白毛菌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琼脂糖凝胶的质量浓度为0.8~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406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