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处理印染废水的复合型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6334.3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0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卢海燕;张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海燕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56;C02F103/3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文福 |
地址: | 5161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印染 废水 复合型 絮凝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染、漂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印染、漂染的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处理印染废水的复合型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是人类生命所必需的,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水安全处理问题则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印染、漂染废水具有有机物浓度高、组分复杂和色度高等特点,是较难处理的有机废水之一。据统计,染整行业废水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第四位,因此,加强对染整废水处理和回用技术、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印染废水处理中需要用到絮凝剂,絮凝剂对整个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实际应用中,主要用到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种,这两种都能起到絮凝的作用,但各有不足,无机絮凝剂用量大、易产生难分离的漂浮物;有机絮凝剂用量小、絮凝能力强,但价格昂贵,溶解配置复杂。
因此,针对印染废水的特点,选择合适且高效的新型絮凝剂,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市场前景。
我国是燃煤大国,燃煤会产生多种固体废物,这些固体废物的产生量非常大,但是重新利用率却很低,严重污染环境。
炉渣是煤燃烧后从炉底排出的废渣,如燃煤火力发电厂的炉渣、化肥厂造气炉的炉渣以及北方地区民用锅炉的炉渣等等。炉渣的化学成分一般为SiO2 40%~50%、Al2O3 30%~35%、Fe2O3 4%~20%、CaO2 1%~5%,此外还含有大量矿物,如钙长石、石英和黄铁矿等。目前炉渣在我国分布很广,利用率却远远没有排出量大,弃置堆积时还可放出含硫气体污染大气及危害环境。
目前,尚未见有将炉渣用于印染废水处理的相关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且对印染废水处理效率高的复合型絮凝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复合型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处理印染废水的复合型絮凝剂,其原料配方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组成:
炉渣 20~30份;
硫酸镁 10~15份;
聚丙烯酰胺 5~10份。
上述配方中,炉渣采用市售的任何一种煤燃烧后从炉底排出的废渣,如燃煤火力发电厂的炉渣、化肥厂造气炉的炉渣或北方地区民用锅炉的炉渣等等。
上述原料配方中,硫酸镁(MgSO4)采用市售产品。
上述原料配方中,聚丙烯酰胺(PAM)采用市售产品。
上述一种处理印染废水的复合型絮凝剂,其原料配方的优化方案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份组成:
炉渣 25份;
硫酸镁 12份;
聚丙烯酰胺 8份。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一种处理印染废水的复合型絮凝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配方用量,先将炉渣放入浓度为1.5mol/L的硫酸(H2SO4)溶液中,搅拌20分钟后浸泡1个小时,然后将该混合体系升温并控制温度为35~40℃,再向该混合体系中加入硫酸镁和聚丙烯酰胺,在35~40℃下不断搅拌3个小时,过滤后取滤渣烘干,既得本发明所需复合型絮凝剂。
上述制备方法中,本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先将炉渣在酸溶液中进行预处理(也就是将炉渣先在硫酸溶液中浸泡)后,再与硫酸镁、聚丙烯酰胺混合,能够使得最终制备的复合型絮凝剂具有更好的絮凝效果;因此,发明人继而又对酸溶液进行了筛选,从不同浓度的盐酸、硫酸、硝酸等常用酸溶液中经过大量的比对筛选后,优选出采用浓度为1.5mol/L的硫酸溶液来对炉渣进行预处理,可得到絮凝效果最好的复合型絮凝剂;最后,发明人又对炉渣和浓度1.5mol/L的硫酸溶液的用量进行研究后,选择炉渣与1.5mol/L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0.5:1(g/ mL),也就是100g的炉渣用200 mL的浓度为1.5mol/L的硫酸溶液进行预处理。
上述制备方法中,本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将经过预处理的矿渣、硫酸镁和聚丙烯酰胺在35~40℃的温度下反应3个小时,可使得最终制备的复合型絮凝剂具有很好的絮凝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海燕,未经卢海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63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气橡胶棉布按摩气柱
- 下一篇:多功能助行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