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生物降解液压油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0337.6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22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杜雪岭;陈惠卿;贾睿;水琳;汤涛;韦安柱;曹玉发;王向阳;薛玉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41/10 | 分类号: | C10M141/10;C10N40/08;C10N3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王朋飞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降解 液压油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油组合物,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突出的可生物降解特性,优异的氧化安定性的液压油组合物。
背景技术
目前全世界使用的润滑剂中,除一部分由机械运转正常消耗掉或部分回收再利用外,在装拆、灌注、机械运转过程中仍有4%~10%的润滑剂流入环境,仅欧共体每年就有约6×105t的润滑剂由于各种原因流失在环境中。以矿物油作为基础油的传统润滑剂产品在自然环境中可生物降解能力差,滞留时间长,一旦渗透到土壤和含水层中,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润滑剂尤其是在其中占有重要比例的液压油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引起各个国家的重视,因而可生物降解液压油的开发受到极大的关注。
可生物降解液压油要求油品在满足液压系统使用性能要求的基础上,同时其自身及耗损产物又具有生态效应,包括可生物降解性、无毒性、生态毒性和可再生等特性。基于以上性能要求,目前可生物降解液压油开发过程中主要采用植物油、酯类油、聚乙二醇等可生物降解类基础油。以上基础油虽然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但其自身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氧化安定性、水解安定性不足等问题。因此,如何解决油品生物降解特性与氧化安定性的矛盾,使油品兼具以上特性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我国在可生物降解液压油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虽然完成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仍然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不足。如CN201110268617.8公开了一种可生物降解液压油,该产品选用菜籽油与合成酯复配,达到了改善油品热氧化稳定性、水解稳定性的目的。此外,通过优选抗氧剂使产品具有良好的氧化安定性(酸值达到2.0mgKOH/g的时间大于3000h,ASTM D943(dry))。不足之处在于工作中没有提及产品在生物降解特性方面的表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高度生物降解液压油组合物,所述液压油组合物具有突出的可生物降解特性,优异的氧化安定性;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粘温性能、低温性能、抗泡性能、防腐防锈性能以及抗磨性能。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生物降解液压油组合物,其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
酚型或胺型抗氧剂0.1~5%;
P型或S-P型非金属极压抗磨剂0.1~5%;
无灰清净分散剂0.01~1%;
酯类或磺酸钙类防锈剂0.01~1%;
有机金属减活剂0.01~1%;
酯类基础油余量。
其中,优选的为:
酚型或胺型抗氧剂0.5~1%;
P型或S-P型非金属极压抗磨剂0.5~1%;
无灰清净分散剂0.01~0.5%;
酯类或磺酸钙类防锈剂0.01~0.5%;
有机金属减活剂0.01~0.5%;
酯类基础油余量。
本发明所述酚型或胺型抗氧剂为二辛基二苯胺(L57)、4,4’-亚甲基双(2,6-二叔丁基酚)(Hitec4701)或2,6-二叔丁基-α-二甲氨基对甲酚(T501)。
所述P型非金属极压抗磨剂为磷酸三甲酚酯,如:磷酸三甲酚酯(T306);所述S-P型非金属极压抗磨剂为无灰二硫代磷酸酯、三苯基硫代磷酸酯,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酯(烷基碳原子数为2-10)(IR353)、三苯基硫代磷酸酯(TPPT)。
所述无灰清净分散剂为丁二酰亚胺、丁二酸酯一种或两种。如:双丁二酰亚胺(T154),聚异丁烯丁二酸酯(LZ936)。
所述酯类防锈剂为烯基丁二酸酯,如:十二烯基丁二酸半酯(L12);所述磺酸钙类防锈剂为二壬基萘磺酸钙,如二壬基萘磺酸钙(NA-SUL729)。
所述有机金属减活剂为苯三唑衍生物、噻二唑衍生物或咪唑啉衍生物肌氨酸衍生物中一种或多种。如:二烷基咪唑啉(Amine O(BASF)),N-酰基肌氨酸(SARKOSYL O(BASF)),IR39,T561。
所述酯类基础油为饱和多元醇酯、双酯或油酸酯,其40℃运动粘度为10~1000mm2/s。如:CRODAMOL OIS,PRIOLUBE3970,PRIOLUBE1973,PRIOLUBE1847。
本发明的可生物降解液压油组合物的制备方法,采用将各原料按配比在40~80℃搅拌1~5小时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03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松锈、除锈润滑气雾剂
- 下一篇:一种减磨润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