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钝缀锦蛤的人工育苗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086743.0 申请日: 2013-03-19
公开(公告)号: CN103125415A 公开(公告)日: 2013-06-05
发明(设计)人: 彭银辉;陈瑞芳;王志成;刘海娟;文雪;蔡小辉 申请(专利权)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K61/00 分类号: A01K61/00
代理公司: 北海市海城区佳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5 代理人: 黄建中
地址: 536000 广西***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钝缀锦蛤 人工 育苗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钝缀锦蛤的人工育苗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钝缀锦蛤(Tapes dorsatus)俗称“沙包螺”,其个体较大,贝壳厚,适应性强,足部与软体部肌肉发达,肉质优美,是沿海地区人民经常食用的水产品之一,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目前市场上的钝缀锦蛤需求量较大,但是现有的钝缀锦蛤几乎全部为天然野生资源,人工养殖较少,由于天然野生资源有限,种苗稀少,供求不平衡使得钝缀锦蛤资源呈逐渐减少的趋势。钝缀锦蛤养殖过程中,苗种生产技术是制约钝缀锦蛤养殖发展的的瓶颈,目前未见有关钝缀锦蛤苗种培育的研究和报道,有关钝缀锦蛤的研究,国内外的资料均比较少,仅见生态习性方面的报道。因此,对于钝缀锦蛤苗种人工育苗方法的研究探索,是很有意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钝缀锦蛤的人工育苗方法,解决钝缀锦蛤没有人工育苗方法,只能依靠天然捕捉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钝缀锦蛤的人工育苗方法,主要包括下述步骤:

(1)培养亲贝:选择性腺饱满成熟,体表色泽好,体重不小于60g,2-3龄的天然野生钝缀锦蛤作为亲贝,用水清洗后放入培养池,每天移池一次,每日投喂新鲜扁藻和小球藻3-4次,每日投喂量为10-20万个细胞/ml,培养4-7天;

(2)人工催产:当雌贝性腺呈米黄色,雄贝性腺呈乳白色,饱满包围整个内脏团即为成熟亲贝,将亲贝放入避光箱中,雌雄贝的比例是5-10:1,避光箱中用冰袋控制温度保持20-25℃,降温阴干1-2小时,再用流水刺激亲贝1-2小时,反复1-2次,以20-30个/立方米海水的密度放入29-33℃的繁殖池中催产;

(3)人工孵化:在繁殖池中先让雄贝排放雾状精子4-8分钟,当雌贝开始产颗粒状卵时,立即把雄贝和雌贝都移到产卵池,产卵池中预先加好0.5×10-6青霉素钠和硫酸链霉素钠及5×10-6EDTA钠盐,当卵密度为10-20个/ml,卵周围有3-5个精子时即可把亲贝移至另外的产卵池中继续排精产卵;排卵结束后充气使受精卵处于半悬浮状态;如果精子过多则需要洗卵,静置30-50分钟待卵沉淀,排出上层海水,加入新鲜海水,捞走泡沫,重复此过程2-3次;

(4)“D”型幼体培育:16-22小时后受精卵发育成直线绞合幼体,即“D”型幼体,用300目筛绢网袋收集中上层海水中的幼体进行分池培育,密度为8-10个/ml,每天投喂2-3次单胞藻饵料,第1-4天投喂重量比为10:2:1的等鞭金藻、角毛藻和扁藻,总投喂量为2-4万个细胞/ml,第5天后转为投喂重量比为10:5的扁藻和小球藻,总投喂量为8-12万个细胞/ml;幼体生长到壳顶中后期后进行1-2次分池,控制密度为5-8个/ml;培育期间水中溶氧量不小于6.5,壳顶初期,加入0.5×10-6青霉素钠和硫酸链霉素钠及5×10-6EDTA钠盐,每日换水20%,幼体生长到壳顶中期后不再加入青霉素钠和硫酸链霉素钠及EDTA钠盐,每日换水60%;幼体生长到壳顶后期后,投放附着基;

(5)稚贝培育:幼体全部附着完毕,水体中无浮游幼体时,每日通过通入流动水来交换水,换水量60%-70%,每天投喂2-3次扁藻和小球藻,总投喂量为15-20万个细胞/ml,培育20-30天,即得到体长2-6毫米的钝缀锦蛤商品种苗;

所述用水指经过沙滤池过滤沉淀后,用1-2PPM含氯消毒剂消毒24小时,中和余氯后的海水;

所述附着基指面积200-400平方厘米,10-12片平行串成一串的塑料片;

所述育苗用到的海水的温度是25-33℃,盐度26‰-35‰,pH8.0-8.6,光照不大于800Lx。

采取上述措施的本发明,工艺流程科学简单,可操作性强。本发明采用了亲贝培育,人工催产,人工孵化,“D”型幼体培育,稚贝培育的步骤,催产排放率达50%,孵化率80%,总成活率达到8-12%,实现了钝缀锦蛤工厂化育苗方法上的突破。此前未见有人工培育钝缀锦蛤育苗的报道,本发明实用性强,对钝缀锦蛤养殖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67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