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弃线路板粉料基增韧型免喷涂彩色再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9004.0 | 申请日: | 2013-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8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曹诺;符永高;赵新;丁磊;王玲;胡嘉琦;邓梅玲;万超;杜彬;王鹏程;何丽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擎天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6 | 分类号: | B32B27/06;B32B27/18;B32B27/38;C08L63/00;C08L63/02;C08K13/04;C08K7/14;B29C6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宣国华 |
地址: | 51030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弃 线路板 粉料基增韧型免 喷涂 彩色 再生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再生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弃线路板粉料基增韧型免喷涂彩色再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印刷线路板是电子电器工业的基础,电子电器产品的核心部件之一,几乎覆盖了所有电子电器产品。在我国,每年仅线路板生产企业中产生的边角废料重量即达40万吨以上,再考虑到每年大量进口废弃电器及中国大陆报废电子产品的拆解产生的废旧线路板,则其总量将达100万吨以上。因此,对废旧线路板进行环保、可靠的回收再用,一方面可节约资源,另一方面也减少环境污染,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
现有的研究多数侧重于线路板中金属成分的回收,较少涉及回收金属后剩下的占总量60%以上的线路板非金属材料的回收利用。线路板非金属材料中除了树脂和玻璃纤维以外,还含有溴阻燃剂和少量重金属,如若任意堆放、填埋或焚烧,不仅造成大量有用资源流失,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非金属材料的合理回收利用是当前废弃线路板资源化研究中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复合材料是目前材料领域最具有应用和发展前景的领域之一,近来人们开展了将废弃物通过模压工艺制成再生复合材料,既回收利用废弃物,又减少原始材料用量,是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由于再生复合材料产品的自身特点,使其多数只能做成黑或灰等单调、令人不快且适用范围有限的产品。虽然可通过对其表面喷涂实现彩色化,但这样会相应的增加一道喷漆配套工序,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另外,对于很多再生复合材料来说,由于表面附着力较小,适合的涂料也很有限,且往往不能取得较好的上色效果。另一方面,再生复合材料中加入的各类废弃材料的机械性能有所下降,特别是抗冲强度恶化明显。以上这些缺陷严重影响了再生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弃线路板粉料基增韧型免喷涂彩色再生复合材料,该再生复合材料成本低廉、机械性能(特别是抗冲击强度)优良,可改变以往再生材料上色较难,多数只能做成黑或灰等单调、令人不快且适用范围有限的产品的现状。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上述废弃线路板粉料基增韧型免喷涂彩色再生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废弃线路板粉料基增韧型免喷涂彩色再生复合材料,包括彩色表层和填充层,其中彩色表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制成:
环氧色浆 0.5-3
环氧树脂 100
固化剂 60-80
固化促进剂 0.5
增韧剂 5-30
抗老化剂 0.5-2
填充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制成:
环氧树脂 100
废弃印刷线路板粉料 100-300
固化剂 60-80
固化促进剂 0.5
增韧剂 5-30
抗老化剂 0.5-2。
其中:
本发明所述的环氧色浆为颜料已充分分散的各色环氧树脂专用色浆。
本发明所述的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通用环氧树脂,如E-51、E-44等,优选E-51。
本发明所述的废弃线路板粉料为废弃印刷线路板拆除元器件后通过粉碎、过筛,再利用常规的静电以及风选过程等分离出的干燥的非金属粉末,非金属粉末的目数优选为20-50目。
本发明所述的固化剂为酸酐类固化剂,如甲基四氢苯酐、甲基六氢苯酐等,优选为甲基六氢苯酐。
本发明所述的固化促进剂为咪唑类促进剂,如1-氰乙基-2-甲基咪唑、2-乙基-4-甲基咪唑等,优选为1-氰乙基-2-甲基咪唑。
本发明所述的增韧剂为活性端基液体丁腈橡胶,如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端羟基液体丁腈橡胶等,优选为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
本发明所述的抗老化剂由受阻酚类主抗氧剂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和亚磷酸酯类辅抗氧剂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 酯1:1-1:3的质量比复配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擎天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擎天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90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