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追踪和失物招领功能的寄存柜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0779.1 | 申请日: | 201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8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苏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海洋 |
主分类号: | G07F17/14 | 分类号: | G07F17/14;G06F21/30;H04L2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606 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追踪 失物招领 功能 寄存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移动电话网通信,数据库操作,数据加密,计算机软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寄存柜是通过数字密码认证,绝大多数寄存柜在用户存入物品时,将数字密码打印成小纸条并附带条形码,然后当用户取物品时,寄存柜通过扫描小纸条或手动输入密码的方式进行认证。
这样的认证方式已经被广泛使用,但丢失物品的案件,也屡见不鲜。除去因丢失引起的诉讼案件,生活中的不方便也常常存在,例如密码纸丢失,即使工作人员在场也难以确定是哪一个寄存箱正保存着用户的物品,除非打开全部寄存箱。如果密码纸被坏人提前认证,那么物品必定丢失。
当前寄存柜技术有一下几方面缺点:
1.错误的假设顾客在存包全过程在场。
●坏人的作案方式:点击存包按钮,取走密码纸,这时寄存箱门锁打开,寄存箱门敞开。
●寄存人看到有寄存箱门敞开着,就存入物品,但发现没有密码纸输出,于是去找工作人员。
●坏人立刻用密码纸认证,取走物品。
2.只认密码纸不认人。
●寄存人丢失密码纸,坏人捡到密码纸,坏人直接取走物品。
3.只认密码不认人。
●寄存人尤其是老年人,在得到密码纸后会反复看,有些会读出声音来,坏人用手机或脑力立即记录这10多位数的数字密码,当寄存人走后,用密码取走物品。
4.密码纸丢失、或被手心揉搓无法被机器和人辨认。
●寄存人找到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无法确定是哪一个寄存箱正保存着用户的物品,需要顾客等到商场关门,才能打开所有寄存箱门,帮助顾客取走物品。
5.取物人可以抵赖。
●如果多个人同时得知寄存人的密码,并且寄存物品丢失,那么寄存人无法知道谁是真正的取物人。
有手机参与的技术案有安全隐患:
●请参见专利申请号为200610030034.0的专利文件“一种用手机控制寄存箱的系统及方法”该专利着眼于解决便利性问题:用手机申请密码,用电脑的IE浏览器修改密码;用手机发送密码。
在其权利要求书中,我们看到“使用人获得来自寄存箱管理系统的寄存箱开启密码后开启寄存箱。”
在其说明书中我们看到“输入密码正确时,与密码对应的寄存箱开启并开始计费。”
其缺点是:
√密码是唯一认证元素。
系统在收到密码时,并没有对手机号码进行认证,那么坏人得到密码也能开启箱门,取走物品。
√错误的假设顾客在开箱门时在寄存箱旁边。
如果用户误操作发送密码,那么主人不在场时寄存箱门打开,寄存物品暴露无遗。
●请参见实用新型申请号为201220122462.7的文件“用于寄存柜的智能存取系统”。该专利也是着眼于解决便利性问题:
在其权利要求书中并未出现“数据库模块”或类似存储模块,说明该系统并不记录状态。
在说明书的取物过程为“当用户需要取物品时,按键盘模块5上的‘取’键表示要取出物品;查看手机上收到的短信,在键盘模块5上输入短信中的开柜密码。”
其缺点:
√密码是唯一认证元素。
并没有对手机号码进行认证的步骤,如果密码被坏人看到,那么物品就会丢失。
√人类可读,可操作,说明密码强度不会太大,很容易被人窃取。
这两中技术方案的特点为手机仅仅作为通信工具和存贮工具来使用,并没有对手机号码本身进行认证,一旦物品丢失,系统完全不能提供任何追查线索,这样表面看起来大体行得通,然而实际应用中欠缺安全的技术方案是当前寄存柜屡屡失窃,法律诉讼有增无减,公安缺少线索,坏人逍遥法外的罪魁祸首。
本专利所介绍的技术方案重点着眼于安全性:
√使用人类无法辨识的认证凭证,除非手动操作,否则不会被窃取,即使手动操作,也有信息反馈,和系统追踪记录。
√开箱权利的获得,转让,行权,都有认证模块的验证,和数据库模块的追踪。首先认证模块拒绝无权手机(用户地址)对系统进行取物操作;再次,即使物品被取走系统也能清楚定位是哪个手机号码(用户地址)在什么时间取走物品,他的权利来自于哪个手机号码(用户地址)。
关于失物招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前的失物招领技术依赖于:
a.提前需要预估哪些物品会丢失。例如专利号为CN99231739.8和CN201120052029.6的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海洋,未经苏海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07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