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前围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20928.1 | 申请日: | 2013-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5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天兵;全刚;黄川;刘方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车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围。
背景技术
汽车车身前围区域是对车内人员安全保护的重要屏障,相关法规也对此有强制性碰撞要求。由于发动机前置,其车身前端和前围承担着较大载荷,而车身前围区域又是安装底盘等多个系统部件的载体,力通过发动机悬置及各部件的支撑固定点传入底部结构构件上,这就要求汽车前围应该是一个具有较大强度和刚度的完整承载体,从而满足对驾驶员及乘员的安全保护。现有的汽车前围一般在前壁板上都设置有大面积的加强结构,且多为高强度钢板,远远超过了性能目标(即超越了强度、刚度等要求),但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前围,以在满足其强度、刚度等条件下降低成本。
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前围,包括前壁板和焊接在前壁板上的前围骨架,所述前围骨架包括左、右A柱加强板、前风窗横梁、前壁板中间横梁总成以及左、右前纵梁后段加强板总成,前风窗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左、右A柱加强板的上部连接,前壁板中间横梁总成的两端分别与左、右A柱加强板的中部连接,左、右前纵梁后段加强板总成具有的前壁板支撑横梁侧板分别与左、右A柱加强板的下部连接,左、右前纵梁后段加强板总成具有的前边构件后段加强板分别与前壁板中间横梁总成的两端部连接;在前壁板的左部和右部对应于前轮鼓包正上方的位置都设置有加强筋,在左、右前纵梁后段加强板总成具有的前壁板支撑横梁边段之间连接有横截面呈“几”字形的下横梁,该下横梁对应焊接在前壁板下部的中央通道处,与左、右前纵梁后段加强板总成以及前壁板中间横梁总成形成封闭型腔,下横梁对前围的整体NTF及转向支撑模态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提高整车的弯曲、扭转刚度。
进一步,在左A柱加强板和右A柱加强板的上部都安装有L形支架,在安装转向支撑时,通过该L形支架实现安装点的功能,可提高转向支撑安装点的可靠性及模态指标。
进一步,在前风窗横梁的内边缘开设有 “口”字形的导向槽,在安装仪表台板总成时,可在X方向对仪表台板总成前端的装配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在Z方向对仪表台板总成进行限位,XY方向可调,保证了仪表台板总成的装配间隙。
进一步,在前壁板的上部和中部都安装有几字形支架,通过该几字形支架可将安装在转向支撑上的HVAC改为安装在前壁板上,提升转向支撑的模态。
本发明中前壁板与前围骨架形成了在X、Y、Z三个方向上“三横四纵”的封闭型腔,在碰撞安全力的传递、白车身整体强度和刚度及整车的NVH性能方面得到了提升,通过前壁板自身的型面特征(即设置的加强筋)代替传统的加强件,相对于现有的汽车前围,在加强件较少的情况下也达到了整车性能目标,降低了整车制造成本,同时也改善了前围的制造工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前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前围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爆炸示意图(从图3的背面方向爆炸)。
图5为本发明中下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左、右A柱加强板上安装的L形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中前风窗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B处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前壁板上安装的几字形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09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