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色剂清扫工具、调色剂清扫装置及调色剂清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6246.3 | 申请日: | 2013-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7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松野泰英;吉田知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理光 |
主分类号: | G03G21/00 | 分类号: | G03G21/00;G03G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色 清扫 工具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色剂清扫工具、调色剂清扫装置及调色剂清扫方法,尤其是涉及具有显影辊并对自由装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里的显影装置内的残留调色剂进行清扫的调色剂清扫装置,和该调色剂清扫装置所使用的调色剂清扫工具以及使用该调色剂清扫工具来进行调色剂清扫的调色剂清扫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环境问题受到重视后,希望尽可能地对可以再使用的部件进行再使用后,来继续利用资源。另外,通过资源的继续利用也能够实现成本降低。但是,在将新的调色剂再充填到显影器里并对显影器实现再生时,如果在图像形成过程中因搅拌部件等而受到了应力作用的残留调色剂,或者没有从感光体鼓转印到用纸上而被回收的废调色剂剩下时,就容易发生全黑图追随不良(全黑图面打印时的调色剂供给不及)等异常图像,或纸面污染的问题。因此,就需要除去使用结束后的显影器内的残留调色剂。于是,公知的是在专利文献1或2里公开了一种作为能够以简单的构成来排出残留调色剂的技术的发明。
其中,在专利文献1(特开2002-207365号公报)里,以通过送气(air blow)来清扫就能够充分地进行调色剂补给容器的清扫为目的,公开了一种调色剂补给容器的清扫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包括用于收纳调色剂的调色剂收纳部和具有至少一个开口部的调色剂补给容器,在从开口部送入空气的同时,转动调色剂补给容器并对调色剂补给容器内部进行清扫。
另外,在专利文献2(特开平07-084444号公报)里,以切实地进行显影组件内的残留调色剂的除去为目的,公开了一种清扫方向,其通过被配置在待机位置里的可以移动的保持台,以使得显影套筒朝向上方的状态来保持显影组件,并将保持台在操作位置里移动后使得显影套筒的套筒齿轮啮合到驱动齿轮里,来将吸引嘴先端的吸引口插入到调色剂容器内,并通过马达一边转动显影套筒,一边通过吸引嘴来吸引调色剂容器内的残留调色剂。
也就是说,在专利文献1里,为了有效地清扫调色剂补给容器(调色剂卡盒),是在转动调色剂补给容器的同时送入空气的,而在专利文献2里,为了有效地清扫调色剂容器内部,是在转动显影套筒的同时,通过吸引嘴来从调色剂容器的开口部吸引调色剂的。如此,在专利文献1及2记载的发明中,因为是在转动调色剂卡盒或显影组件的显影套筒的同时来送入空气或吸入空气以回收调色剂,所以如果不是设置有腔体(chamber)的大型装置,就会难以进行调色剂的回收。因此,就会导致调色剂清扫装置的大型化,以及清扫需要花费时间和成本的结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073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7-0844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以简单的构成可以进行显影装置内的残留调色剂的清扫。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在将空气流入到显影装置的内部里后来清扫残留的调色剂的清扫装置里使用的调色剂清扫工具,其包括:
本体部,其具有所述显影装置的显影剂载置体侧的开口部侧所插入的空间部;
连结部,其与所述空间部连通,并与外部的空气吸引装置连结;
突起部,其在所述显影装置插入至所述空间部的空气清扫位置里时,在所述开口部处推压密封机构后使得所述密封机构和所述显影剂载置体之间产生间隙,所述密封机构用于封住开口部和所述显影剂载置体之间,
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空气吸引装置来吸引空气时,是将所述显影装置内的调色剂与空气一起吸引后从连结部侧排出的。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就能够以简单的构成来进行显影装置内的残留调色剂的清扫。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包括有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清扫工具的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例示概要构成图。
图2所示是图1中的1色的造像组件的放大图。
图3所示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清扫工具和显影装置的关系图。
图4所示是通过图3所示的调色剂清扫工具来清扫显影装置时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5所示是调色剂存留容器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5 显影装置
33 (显影装置的显影辊侧)开口部
35 显影辊
38 进口密封
39 (空气流入用)开口部
50 调色剂清扫工具
52 本体部
52a 内部空间
53 吸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理光,未经株式会社理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62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