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式轮圈结构及其制作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4111.3 | 申请日: | 201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7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龚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连科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1/06 | 分类号: | B60B1/06;B60B5/02;B60B21/00;B29C45/1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轮圈 结构 及其 制作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应用于摩托车、自行车、轮椅等相关产品的轮圈,特别是指一种组合式轮圈结构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一般常见的轮圈,是在一个花鼓壳体与一轮框之间穿设连接有多数辐条构成,这样呈细条杆状的辐条强度并不佳,很容易受到外力作用而损坏,并且辐条数量多,造成整体重量较重。因而便出现了一体化的轮圈,其是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将花鼓、轮框及连接花鼓与轮框的套管在一个模具一次成型而成,但是此种轮圈要求花鼓、轮框及套管必须为相同的材料,因此对轮框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于是本案发明人设计了公告号为CN201511757U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轻量化组合轮圈结构,是由一花鼓、一轮框及数个连接花鼓与轮框的套管构成,各套管为中空的管体;花鼓径向呈辐射状分布有与套管配合的套接座;各套管的一端与花鼓配合在一起,另一端与轮框锁接在一起。这样可以令轮框、花鼓及套管因应各自的强度要求而选择不同的材料制作在一个完整的轮圈。但是这种结构的组合式轮圈因为套管需与轮框进行锁合才可实现连接,同时套管与花鼓亦是采用套接的配合,势必存在连接处存在配合间隙及公差的问题,进而影响产品使用寿命及产品的美观性,且传统的轮圈的装配要在轮框上打很多孔,破坏了轮圈的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工序简化,同时保证产品使用强度的组合式轮圈结构及其制作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组合式轮圈结构,该轮圈包括一轮框、一花鼓及数个连接轮框与花鼓的辐条杆;其中:该轮框内壁上对应辐条杆的位置设有进料口,而花鼓与数个辐条杆是一体成型于轮框上。
所述轮框的外缘上形成与轮胎配合的卡口,轮框的内缘与卡口之间形成腔室,此腔室中设有至少两层隔板,其中外层隔板与卡口形成轮胎配合的卡槽,而内层隔板与轮框内壁之间形成容料空间,各进料口与容料空间相通。
所述轮框采用金属材料或高分子复合材料,而辐条杆与花鼓采用塑胶、尼龙材料或高分子复合材料。
一种组合式轮圈的制作工艺,其具体步骤为:
步骤1、先成型轮框,在轮框的内壁上对应所需辐条杆的结合位置处开设出进料口;
步骤2、将预加工的轮框置于轮圈模具中,合模注料成型出花鼓与数个辐条杆,物料同时自进料口而填置于轮框中,将轮框与辐条杆形成为一体的结构;
步骤3、开模,即得组合式轮圈。
所述步骤1的轮框采用金属材料或高分子复合材料。
所述步骤2的辐条杆与花鼓采用塑胶、尼龙材料或高分子复合材料。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通过在先成型好的轮框上设置进料口,再将辐条杆与花鼓采用二次成型于轮框上的工艺,可以有效简化轮圈的制作工艺,成型花鼓与辐条杆的物料可同时填充于轮框中,令轮框与辐条杆结合得更加牢固,同时辐条杆与花鼓为一体成型结构,且轮框和轮胎的接触面不需要打孔,为实现车圈配合真空轮胎奠定了基础,因此整个轮圈结构不仅外形统一,制作工艺方便,而且轮圈结构强度更佳,产品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轮框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轮框的径向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轮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轮圈的径向剖视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配合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组合式轮圈结构,该轮圈包括一轮框1、一花鼓2及数个连接轮框1与花鼓2的辐条杆3。
本发明的关键在于:
该轮框1内壁上对应辐条杆3的位置设有进料口11,而花鼓2与数个辐条杆3是一体成型于轮框1上。
即花鼓2与数个辐条杆3在成型于轮框1上后,成型花鼓与辐条杆3的物料可同时填充于轮框1中,令轮框1与辐条杆3结合得更加牢固,同时辐条杆3与花鼓2为一体成型结构,因此整个轮圈结构不仅外形统一,制作工艺方便,而且轮圈结构强度更佳,产品寿命更长。
另外,本发明的轮圈结构对于轮框1与花鼓2、辐条杆3的材料选择上更加灵活,对制作不同产品的轮圈选择性更广,如轮框1可采用金属材料或高分子复合材料,而辐条杆3与花鼓2采用塑胶或尼龙材料或高分子复合材料等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连科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连科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41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