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摇机油加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4427.0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01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夏冰;李金星;郭晓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3/08 | 分类号: | F16N3/08;F16N29/0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4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摇 机油 加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油加注装置,具体是一种手摇机油加注机。
背景技术
现市场上对重型卡车车桥轮边的机油进行更换时,多使用的是手压式加注机,比较费力,且体积大,拆装清理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机油加注机因结构不合理导致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手摇机油加注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手摇机油加注机,包括带有上端面和下端面的长方体框架,垂直固设于长方体框架下端面上端的支撑轴座,螺栓连接于支撑轴座上端面的卡座,曲轴,销轴,由两个叉臂和一个叉柄构成的拨叉,螺栓连接于拨叉的叉柄端部的轴座,活塞缸,所述的曲轴包括输入端轴颈、连杆轴颈、输出端轴颈以及两个曲柄,曲轴的输入端轴颈、连杆轴颈和输出端轴颈之间分别通过曲柄相连,支撑轴座上端面和卡座下端面均开有与曲轴的连杆轴颈相配合的半圆弧面,所述的曲轴的连杆轴颈径向限位于支撑轴座上端面的半圆弧面和卡座下端面的半圆弧面之间,且曲轴的输出端轴颈位于长方体框架的上端面下方,拨叉的叉柄端部以及轴座上端面均开有与曲轴的输出端轴颈相配合的半圆弧面,拨叉的叉柄端部的半圆弧面和轴座上端面的半圆弧面形成圆孔,曲轴的输出端轴颈穿过该圆孔;所述的活塞缸是由一端开口的缸筒、套接于缸筒内的活塞以及垂直固设于活塞端面且伸出缸筒开口端的活塞杆构成的,活塞缸的缸筒封闭端装配有带有吸油单向阀的吸油管以及带有排油单向阀的排油管,活塞缸的缸筒开口端卡设有盖座,长方体框架的上端面开有通孔,活塞缸的缸筒开口端通过盖座垂直装配于长方体框架上端面的通孔外围,且活塞缸的活塞杆穿过盖座伸出长方体框架上端面的通孔,销轴径向穿过活塞缸的活塞杆端部,且销轴两端固定于拨叉的两个叉臂之间,所述的盖座上开有若干通气孔。
使用前,将吸油管伸入贮油筒中,排油管对准车桥轮边所需加注处;具体使用时,旋转曲轴的输入端轴颈,当输出端轴颈向下旋转时,拨叉通过销轴带动活塞缸的活塞杆向下运行,机油由贮油筒进入吸油管,进而进入缸筒内;当输出端轴颈向上旋转时,拨叉通过带动活塞缸的活塞杆向上运行,机油通过排油管被加注至车桥轮边所需加注处;如此反复运行。吸油单向阀和排油单向阀的组合使用保证了机油加注的顺利进行。盖座上的通气孔保证了活塞的上下运行顺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摇机油加注机利用油压千斤顶的原理,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方便,易于清洗,制造成本低,相对于现有的手压式加注机省时省力,提高了劳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摇机油加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活塞缸以及盖座的剖视图。
图3为拨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曲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长方体框架与支撑轴座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长方体框架,2-支撑轴座,3-曲轴,3a-输入端曲颈,3b-连杆轴颈,3c-输出端轴颈,3d-曲柄,4-拨叉,4a-叉臂,4b-叉柄,5-活塞缸,5a-缸筒,5b-活塞,5c-活塞杆,6-卡座,7-吸油单向阀,8-吸油管,9-排油单向阀,10-排油管,11-盖座,12-通气孔,13-销轴,14-流量计,15-轴座,16 -限位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44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