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底脚式安装轴向风冷电机的底脚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2055.5 | 申请日: | 2012-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726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吕永迷;李金;吴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埃斯顿自动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00 | 分类号: | H02K5/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程化铭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底脚式 安装 轴向 风冷 电机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伺服电机技术领域,用于外形尺寸较大、端部通风的伺服电机,具体说是一种底脚式安装轴向风冷电机的底脚。
背景技术
目前体积较大的电机多采用底脚式安装的电机,当电机采用轴向风冷时,由于底脚和机壳连接在一起,挡住了机壳底部的风路流向,容易造成电机局部温升过高、发热严重,甚至可以造成电机失磁现象,影响电机性能。现在的外型较大采用底脚安装风冷式式电机,无法解决电机机壳底部的通风问题,使得电机散热不均,影响电机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底脚式安装轴向风冷电机的底脚,在电机底脚挡住风道的位置,设置通风孔,解决了电机底部散热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底脚式安装轴向风冷电机的底脚,由脚板和定位板构成,定位板与脚板垂直,其特征是:在脚板的侧面上沿着脚板承载曲面的走向均匀设置若干通风孔,通风孔贯通脚板,各通风孔与相应电机机壳的散热筋处于相同的圆周位置。
所述通风孔的孔口采用喇叭口,减小风阻。
本用新型,在底脚沿散热筋方向开通风孔不会降低底脚的强度,同时对通风孔的加工不做特殊要求,因此不会对底脚的加工成本及底脚性能造成影响,由于通风孔改善了电机机壳的通风条件,优化了电机的散热性能,从而提高了电机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 为现有技术的电机底脚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底脚式安装轴向风冷电机的底脚结构示意图(直通风孔)。
图3 为本实用新型底脚式安装轴向风冷电机的底脚结构示意图(喇叭口式通风孔)。
图4为电机散热风路图,其中:1是喇叭型通风底脚、2是机壳散热筋、3是电机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3、4所示,底脚式安装轴向风冷电机的底脚,由脚板4和定位板5构成,定位板与脚板垂直。在脚板的侧面上沿着脚板承载曲面6的走向均匀设置若干通风孔7,通风孔贯通脚板,各通风孔与相应电机机壳的散热筋处于相同的圆周位置,联通散热筋风道9。所述通风孔的孔口采用喇叭口8,减小风阻。
本实用新型底脚,在与散热筋相同圆周的外径上,加工出通风孔,靠近风机通风的端面加工成喇叭形状的导风口,利于风路的传输,其中喇叭口的大小根据底脚大小,通风孔大小,及底脚的安装要求定。
当风机的风量输送至底脚时,底脚平面阻碍了风路的传输,此时底脚平面上开通的喇叭口导风至风机散热筋处,然后顺着散热筋的风槽流通出去,同时把电机产生的热量传递出去,如图4。减少了电机局部温升过高的现象,提高了电机性能。
底脚通风孔的有无及通风孔口的结构式不同,影响散热的效果不同。以外径600mm,散热筋高度25mm的电机为例,在相同工作环境下,电机以额定转速,额定负载运行,相同风速、风压下,通过仿真模拟,流体分析比较:① 当底脚无通风孔时,如图1,电机机壳正上方表面通风良好处的温度为500C,正下方表面被底脚挡住处的温度为650C,底脚最大应力为34.76 MPa,最小安全系为10.21;②当底脚有通风孔,如图2,且通风口为直槽,无倒角时,电机机壳正上方表面通风良好处的温度为500C,正下方表面被底脚挡住处的温度为57.50C,底脚最大应力为34.76 MPa,最小安全系为10.21;③当底脚通风孔倒角为喇叭口时,如图3,电机机壳正上方表面通风良好处的温度为500C,正下方表面被底脚挡住处的温度为53.40C,底脚最大应力为35.85 MPa,最小安全系为9.91,虽然最大应力和安全系数降低了点,但电机机壳上下表面的温差很小,相较于安全系数的略有减小,温度的降低更明显。具体见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埃斯顿自动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埃斯顿自动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20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