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单元圆柱式智能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0040.0 | 申请日: | 2012-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6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季小龙;刘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亿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曾少丽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元 圆柱 智能 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单元圆柱式智能电容器。
背景技术
电网中的电力负荷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大部分属于感性负荷,在运行过程中需向这些设备提供相应的无功功率。在电网中安装并联电容器等无功补偿设备以后,可以提供感性电抗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减少了电网电源向感性负荷提供、由线路输送的无功功率,由于减少了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流动,因此可以降低线路和变压器因输送无功功率造成的电能损耗,进行无功补偿。无功补偿可以提高功率因数,是一项投资少,收效快的降损节能措施。
电网中常用的无功补偿方式包括:①在变电所母线集中安装并联电容器组;②在高低压配电线路中分散安装并联电容器组;③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和用户车间配电屏安装并联补偿电容器;④在单台电动机处安装并联电容器等。
目前0.4KV输配电线路的无功补偿方式通常是用户车间配电屏安装并联补偿电容器,通过无功功率因数控制器来控制电力电容器的并联投切数量,从而实现无功功率的补偿,是功率因数达到0.95左右。具体由无功补偿控制器,刀熔开关,无功补偿装置的执行机构,热继电器,电力电容器等几部分组成。存在接线复杂,占用空间大,成本高,现场检修不方便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三单元圆柱式智能电容器。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三单元圆柱式智能电容器,包括测控单元、保护单元、三个电容投切开关以及三个电容单元,一个电容投切开关分别与一个电容单元对应设置,测控单元分别与保护单元和三个电容投切开关连接。
所述测控单元包括电力参数采集电路和控制电路。
所述电力参数采集电路采用型号为CS5460的采集芯片。
所述电容单元内设置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接测控单元的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结构与功能的模块化、智能化形成满足不同用户要求的系列产品。替代常规由无功控制器、熔丝、复合开关或机械式接触器、热继电器、低压电力电容器、指示灯等散件在柜内和柜面由导线连接而组成的自动无功补偿装置。智能集成化电力电容器具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等电压投、零电流切”即“过零投切”功能,确保电容投切过程中无涌流冲击、无操作过电压、无电弧重燃,大大降低了补偿设备故障率和用户的投诉率,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三单元圆柱式智能电容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三单元圆柱式智能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测控单元1、保护单元3、三个电容投切开关2以及三个电容单元4,一个电容投切开关2分别与一个电容单元4对应设置,测控单元1分别与保护单元3和三个电容投切开关2连接。
通过采集BC相电压和A相电流将该信号送到电力参数专用采集芯片CS5460A中,来计算功率因数。此功率因数与投入门限和切除门限比较,在整个投切延时时间内,若在投切门限内,则不予动作;若小于投入门限,则投入一组电容;若大于切除门限或发生功率因数为负时,则切除一组已经投入的电容。再经过投切延时时间,重复比较与投切,直到当前的功率因数达到投切门限以内。在投切过程中若发现检测到的电压大于设定的过电压保护门限,则切除所有已投入的电容器,以起到保护电容的作用。在投切时若发现检测到的电流小于欠电流封锁门限,则停止投切动作,避免出现循环投切的现象。
采集线路上的一个线电压和一个相电流来对线路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以及功率因数进行计算。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由CS5460进行硬件计算。在线路的电压和电流都为三相对称的情况下,系统的无功功率为:
Q=3UaIasinφ
其中φ为功率因数角。又因为比超前90°,幅值相差倍,所以可得:
由上式可知,只要采集Ucb和Ia,并将它们送入CS5460里,按照有功功率的方法进行计算,再乘以就得到实际线路的无功功率。
有了无功功率,就可以求出系统的有功功率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亿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亿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00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SF6气体分解产物测试仪
- 下一篇:一种氟橡胶绝缘耐高温安装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