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极软特厚煤层大断面切眼支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4246.6 | 申请日: | 2012-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1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陈贵;宋庆尧;史厚桃;欧效醒;雷林林;穆磊;孙荣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贵 |
主分类号: | E21D15/00 | 分类号: | E21D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4111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软特厚 煤层 断面 支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井巷道支护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极软特厚煤层大断面切眼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煤矿随着高产高效综放面的推广应用,大断面煤巷在煤矿巷道中的比例逐渐提高,大断面煤巷的综放工作面的开切眼跨度大,又是采煤设备安装的场所,因此对大断面煤巷的安全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松软特厚煤层中,综放面切眼跟底施工一般是采用普通的锚网梁索联合支护,主要支护材料为工字钢及单体液压支柱,工字钢搭接处的受力只是在某点上而不是在由面来承受,因此极易造成漏顶;每个工字钢的支护呈独立型支护,受顶板来压影响,易造成工字钢受力不均匀而致使工字钢弯曲、扭曲、错动移位;部分单体液压支柱柱头与工字钢成点接触而导致支护的稳定性变差,支撑效果不理想;由于使用工字钢作为棚梁均需要采用一梁四柱支护,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增加单体液压支柱的数量而造成材料的浪费;又由于切眼跨距大,顶板下沉明显,现有的支护方式无法满足巷道的使用及安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节约材料、控制煤巷变形且能保障煤巷安全的极软特厚煤层大断面切眼支护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软特厚煤层大断面切眼支护装置包括导硐侧U型钢、刷大侧U型钢、固定卡缆、定位卡缆及拉板,导硐侧U型钢与刷大侧U型钢以40厘米的长度搭接并在搭接处由两副固定卡缆予以固定而成棚梁;所述棚梁与棚梁之间的距离为40厘米至50厘米,棚梁与棚梁之间由定位卡缆通过螺栓与拉板固定连接。
所述导硐侧U型钢的长度为350厘米,刷大侧U型钢的长度为400厘米,所述棚梁与棚梁之间的距离为40厘米。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极软特厚煤层大断面切眼支护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每棚的两根U型钢搭接方式可以省去一根单体液压支柱,节约了支护材料,同时也为巷道节约了一定的空间;采用U型钢搭接并由卡缆及拉板连接固定成整体而控制了巷道的变形量,为巷道的安全使用提供了保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极软特厚煤层大断面切眼支护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切眼断面中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硐侧U型钢,2、刷大侧U型钢,3、固定卡缆,4、定位卡缆,5、拉板,6、棚梁,7、单体液压支柱,8、轨道,9、圆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极软特厚煤层大断面切眼支护装置包括导硐侧U型钢1、刷大侧U型钢2、固定卡缆3、定位卡缆4及拉板5,导硐侧U型钢1与刷大侧U型钢2以40厘米的长度搭接并在搭接处由两副固定卡缆3予以固定而成棚梁6。棚梁6与棚梁之间的距离为40厘米,棚梁6与棚梁之间由定位卡缆4通过螺栓与拉板5固定连接。导硐侧U型钢1的长度为350厘米,刷大侧U型钢2的长度为400厘米。因U型钢比工字钢强度高,受压能力强;工字钢还存在搭接后不能形成接触面,受力处只在点上,而U型钢可以两个搭接在一起,是面面接触,可用卡缆卡紧而形成一个整体。
如图2所示,每根棚梁6下由七根单体液压支柱7支撑,其中在轨道8中间的单体液压支柱7是临时支柱,单体液压支柱7的柱头与导硐侧U型钢1或刷大侧U型钢2之间用木楔垫以增强支护的稳定性,防止导硐侧U型钢1或刷大侧U型钢2侧翻,切眼两帮由圆木9支撑。因U型钢间的搭接是面面接触,故与工字钢的搭接方式相比可省去一根单体液压支柱7,而整个大断面切眼可减少单体液压支柱7的使用量约350根,极大地节约了支护材料,降低了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贵,未经陈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42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矿井下巷道U型钢棚加固用的拉板
- 下一篇:一种暖风除湿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