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绝缘筒及采用所述绝缘筒的主回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8903.8 | 申请日: | 2012-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1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黄创国;史书轩;徐国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东森源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2 | 分类号: | H01H33/6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王维绮 |
地址: | 10110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绝缘 采用 回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高压开关领域中的一种绝缘筒及采用该绝缘筒的主回路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环网柜一般采用气体绝缘,即空气绝缘或SF6气体绝缘。也就是说,安装在环网柜绝缘筒中的主回路部分采用空气或SF6气体作为其绝缘介质。其中,空气绝缘环网柜由于其绝缘性和安全性较差,已逐渐不能适应技术发展的要求。SF6气体环网柜与空气绝缘环网柜相比,因其体积小、全绝缘、全密封而使得绝缘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电网中。但是,SF6气体是全球公认的温室气体之一,其温室效应是CO2气体的2500倍,在大气中的存活寿命可达3400年,并且会在高压灭弧环境下产生有毒气体氟化物(例如SF4、S2F10),从而严重污染环境。另外,由于SF6气体在高压灭弧环境下会产生有毒气体,为了防止泄漏,一般SF6气体环网柜对密封性要求高、加工工艺复杂,致使箱体造价高并且维护检测复杂从而使得制造和维护成本高昂。此外,由于带电体裸露在SF6气体中,易被侵蚀,导致绝缘等级降低,极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固体绝缘真空环网柜因其良好的绝缘性和稳定性、无污染以及制造和维修简单、成本低廉,被认为是替代气体绝缘环网柜的最佳选择。但现有固体环网柜中的开关一般采用工作、隔离并接地两个工位的方式,且主隔离为负载侧隔离,在检修时主母线必须断电,降低了供电的可靠性。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绝缘筒及采用该绝缘筒的主回路结构,使主隔离位于主母线侧,便于开关的检修,同时采用工作、隔离、接地三个工位的方式,提高产品的绝缘特性,并且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绝缘筒及采用所述绝缘筒的主回路结构。所述绝缘筒将开关(断路器或负荷开关)的真空灭 弧室、隔离和接地开关的主导电部分密封在由环氧树脂包封的腔体内,既节省了空间和材料,又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并且,采用真空作为内绝缘及灭弧介质并用固体绝缘材料作为外绝缘介质,无任何有毒物质的排放,完全符合环保要求。同时,所述绝缘筒及采用该绝缘筒的主回路结构的设计符合国标及相关标准的要求,设有可见的隔离断口,即通过观察窗,实现对隔离开关工作位置和隔离位置的识别。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绝缘筒,包括绝缘筒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筒还包括位于所述绝缘筒本体内的第一导电嵌件和第二导电嵌件;其中所述绝缘筒本体内并排设置有主接地腔体、隔离腔体、灭弧室腔体和次接地腔体;所述第一导电嵌件将所述主接地腔体和所述隔离腔体连接起来;所述第二导电嵌件与所述灭弧室腔体相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筒本体上还设置有主接地孔、主母线接孔、连接套管孔和观察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嵌件从所述绝缘筒本体的侧面出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筒采用环氧树脂整体浇注制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嵌件和所述第二导电嵌件被压铸在所述绝缘筒本体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回路结构采用如上所述的绝缘筒;所述主回路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接地腔体中的主接地导杆和主接地触头;设置在所述隔离腔体的隔离绝缘拉杆、隔离导电块、隔离导杆和隔离触头;设置在所述灭弧室腔体的真空灭弧室和灭弧室绝缘拉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次接地腔体的次接地导杆和次接地触头;其中,在所述隔离导电块和所述真空灭弧室之间设有软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腔体的下端固定有设置在主母线套管内的主母线,所述主母线呈品字形排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真空灭弧室的一端为静端并通过静导杆与所述第二导 电嵌件连接,并且所述真空灭弧室的另一端为动端并通过动导杆与所述灭弧室绝缘拉杆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东森源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华东森源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89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