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消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2827.1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0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廖平魁;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利和排气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00 | 分类号: | F01N1/00;F01N13/00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黄有斯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消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降低发动机排气噪声污染的消声器。
背景技术
这种消声器作为降低汽车发动机排气噪声的一个关键部件,它是通过降低、衰减排气脉动压力来消除噪声;有一种微型面包车消声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一个壳体,装在所述壳体上的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壳体由带孔的前隔盘和后隔盘将内部空间沿进气方向分隔有第一和第二及第三腔室,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均穿过壳体内的所述前隔盘和所述后隔盘,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在所述第二腔室的管壁上均设有通孔。
这种技术方案汽车消声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如下不足:消声效果特别是高频噪音的消声效果尚不够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很好地衰减发动机排气噪声的汽车消声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这种汽车消声器,包括有由带孔的前隔盘和后隔盘将内部空间沿进气方向分隔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及第三腔室的壳体,装在所述壳体上的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后隔盘封闭所述进气管的内端,所述进气管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内的管壁上均分布有多个通孔;所述出气管在所述壳体内的部分由从出气口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出气段部分,所述第一腔室内的“U形”管段部分,穿过所述第二腔室的进气段部分连接构成;所述出气管的出气段在所述第二腔室内的管壁上分布有多个消音通孔,该管壁外设有封闭这些消音通孔的外套,所述出气管与所述外套之间装有消音棉。
上述汽车消声器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壳体由筒体和前端盖及后端盖连接构成;所述筒体由首尾边连接的多层钢板构成,最好由两层钢板重叠围成,其首尾边的连接是其中的一个侧边咬入另一个弯折侧边所形成的凹槽内的连接;所述筒体与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的连接均是卷曲弯折的连接;所述消音棉是玻璃纤维。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分段进气的进气管和“U形”出气管的组合,促使废气在各腔室内多次的反射和碰撞,在不断膨胀中逐渐冷却降低其脉动压力;装在出气管段的消音棉能吸收废气的高频声能,双层筒体的结构可有效地减少辐射噪声;它能很好地衰减发动机排气噪声,总体噪声降低了2分贝,由原先的73分贝降为71分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处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Ⅰ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筒体纵缝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汽车消声器有一个由筒体8和前端盖1和后端盖5之间的连接均使用卷边连接的壳体;筒体8由两层的钢板重叠围成,如图4所示,筒体8的连接纵缝是采用咬边围成,即钢板板材的首边和尾边是其中的一个侧边咬入另一个弯折侧边所形成的凹槽内的连接,如图5所示。壳体内由带孔的前隔盘2和后隔盘7与筒体8焊接将内部空间沿进气方向依次分隔有第一和第二及第三腔室;在壳体的前端焊接一根伸入壳体内部的进气管9,后隔盘7封闭进气管9的内端并与之焊接,进气管9在第一、第二腔室内的管壁上均分布有多个通孔;在壳体的后端焊接一根伸入壳体内部的出气管5,出气管5在壳体内的部分由从出气口依次穿过第三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出气段部分,所述第一腔室内的“U形”管段部分、穿过第二腔室的进气段部分连接构成;出气管5在第二腔室的管壁上分布有多个消音通孔,该管壁外设有封闭这些消音通孔的外套3,出气管5与外套3之间装有玻璃纤维连续纱。
由于进气管在第一、第二腔室的分段进气和“U形”的出气管,促使废气在各腔室内多次的反射和碰撞,在不断膨胀中逐渐冷却降低其脉动压力;筒体8通过优化选择双层钢板构成,可更有效地能减少辐射噪声,消音棉4吸收掉部分高频声能;总体噪声降低了2分贝,由原先的73分贝降为71分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利和排气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柳州利和排气控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28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正反两方向对插的USB插座
- 下一篇:一种新型胃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