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热平衡的低噪声发动机舱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1821.2 | 申请日: | 2012-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1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冯忠绪;姚运仕;王成;赵金鹏;周龙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K11/06 | 分类号: | B60K11/06;B60K11/08;B60R13/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林兵 |
地址: | 71006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平衡 噪声 发动机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热平衡的低噪声发动机舱。
背景技术
目前,无论是汽车还是工程机械所用的发动机舱,一般是由侧围外板、后围外板和底板组成的一个不规则空间,发动机舱内的气流很难顺利排出,热气流聚集在发动机舱内,使机舱温度居高不下散热效率低。此外,发动机舱的罩壳一般只有一层金属板,其吸声降噪性能很低,大量的噪声通过发动机舱传到外部和驾驶室,影响驾驶员的舒适性。
发动机舱的散热方式,据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2050010)公开了后置客车发动机舱强制排气散热结构,包括布置在发动机舱内的强制排气装置,并设置隔板将发动机舱分为上发动机舱和下发动机舱两部分,隔板与上发动机舱组成排气道,排气道上设有与大气相通的上排风口,隔板与发动机舱内侧密封连接,隔板上设有与下发动机舱相通的进风口,强制装置安装在进风口处。这种结构虽然散热能力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发动机舱内零件总成形状各异,受其布置方式及安装结构的限制,该装置仅能满足正常散热的需求,无法进一步提高发动机舱的散热效率。(2)在发动机舱内增加了一隔板虽然解决了散热问题,但同时使发动机舱的噪声及振动问题更难以解决,影响发动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热平衡的低噪声发动机舱,该发动机舱不但能够有效散热,而且吸声降噪效果较好,大大提高了驾驶员的舒适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热平衡的低噪声发动机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罩壳,该舱体罩壳的一侧设置有进风口,舱体罩壳的顶部设置排风口;进风口和排风口上均安装有格栅,在进风口的格栅内侧安装冷却风扇。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如下其他技术特征:
所述格栅采用百叶窗。
所述排风口位置安装有发动机排气消声器。
所述吸声层的外表面均匀分布有许多微孔。
所述吸声层的外表面根据需要粘贴耐热反射层。
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1-2mm。
所述隔声阻尼层的厚度为2-5mm。
所述吸声层的厚度为5-20mm。
舱体罩壳由外到内依次为金属层、隔声阻尼层和吸声层,其中,金属层与隔声阻尼层相粘结,隔声阻尼层与吸声层相粘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进风口位置设置风扇,排风口采用百叶窗式的格栅,在整个发动机舱内,冷空气由于比重大存在于底部,热空气比重小,存在于顶部。风扇将空气吸入发动机舱内使舱内冷热空气对流,强迫冷空气由低位置向上运动,热空气由高位置经由百叶窗结构排出舱外,排风口开在发动机舱顶部,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气的自由对流作用,散热效果好。
2.排风口所使用的百叶窗式的格栅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将热气流排出,另一方面其弯曲的气流通道又可将直线传播的噪声反射回来,减少噪声向外传播而达到降噪目的。
3.进风口上设置百叶窗式的格栅,发动机舱的进风口处安装冷却风扇,风扇的进气端使用百叶窗,以有利于进气和减小反射噪声向发动机舱外的辐射。
4.散热过程分为两个方面:发动机产生的大部分热量、废气经由排风口和消声器排出;其余热量顺着风扇所吹过的气流方向在发动机舱内流动,最后经由排风口排出。
5、舱体罩壳为多层结构,共同起到降噪减振的作用,且耐热性好。金属层既能达到维持发动机舱的基本外形又能保证其安全系数的要求。隔声阻尼层用于隔绝噪声,由发动机传播过来的噪声一部分由吸声层吸收,没有被吸声层吸收的噪声继续向前传播到隔声层,并由隔声层将噪声反射回吸声层,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同时,隔声阻尼层可增大罩壳金属层阻尼,降低板件辐射噪声,提高驾驶室的舒适性。
6、吸声层质量轻,可有效的吸收传播过来的噪声,具有良好的吸声效果和耐热性。吸声层外表面的微孔的作用是更好的吸收噪声。
7、金属层的外面依次粘接隔声阻尼层和吸声层,可有效的保护金属层不受腐蚀,提高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舱体罩壳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18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重卡汽车燃油箱外露防盗放油螺塞
- 下一篇:一种悬置支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