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主动式精密四辊轧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9228.4 | 申请日: | 201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64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吉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吉玉 |
主分类号: | B21B1/16 | 分类号: | B21B1/16;B21B28/02;B21B35/00;B21B4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朱戈胜;蒋家华 |
地址: | 21001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精密 轧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轧机,尤其是一种主动式精密四辊轧机。
背景技术
轧制被定义为一种对材料成型技术。用一种圆柱状的被叫做“轧辊”的工具来生产,成型的能量来自于拽动材料的牵引力或是给轧辊装上动力。最简单的轧机技术是用二个平行的串在轴上的轧辊,喂入的材料可以是圆的,或者是预成型的。大多数情况下是用来生产扁平线的,如需生产形状产品,可在轧辊上开孔型。多台两辊轧机经常被组装成连续式轧扁生产线。至少二道平轧,一道立轧,那些对宽度和厚度精度要求较高的扁线需要用这样的轧机生产线,但是现有轧机平轧和立轧不在同一截面上,生产出的钢丝边沿往往达不到要求的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平轧和立轧在同一截面上的主动式精密四辊轧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主动式精密四辊轧机,包括机架、电动机、减速箱、安装板、万向节和轧机主体,机架一侧设有水箱,另一侧的内部固定安装电动机,水箱上方机架设有水槽,安装板安装在水槽内,其上开有中心孔,轧机主体安装在安装板上,电动机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机架上的减速箱,万向节两端分别连接电动机和轧机主体,轧机主体包括安装头、叉头、主动辊、从动辊,所述主动辊包括辊片和主动辊芯,主动辊芯上安装主动辊齿轮,紧靠主动辊齿轮处安装辊片,从动辊包括辊片和从动辊芯,辊片安装在从动辊芯上;安装头安装在安装板上,安装头的上下左右连接叉头,上下叉头内转动安装主动辊,上下叉头内主动辊里侧安装齿轮,齿轮和主动辊齿轮相啮合,齿轮轴向连接万向节;左右叉头内转动连接从动辊;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形成孔型。电动机通过传动机构将动力传输到减速箱,减速箱再通过万向节将动力传输给主动辊芯,从而使钢丝由辊芯挤压而出,主动辊和从动辊在同一截面上,可以保证生产出的钢丝边沿较为理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轧机主体还包括主动辊压下调节装置、从动辊压下调节装置和固定座,固定座位于叉头外侧并安装在安装板上,安装板上靠近上下叉头处安装主动辊压下调节装置,靠近左右叉头处连接从动辊压下调节装置,上叉头的上部、左叉头的左侧和右叉头的右侧分别由弹簧与安装板连接。对主动辊和从动辊进行压下调节,控制孔型的大小,以生产出不同规格的异形钢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主动辊和从动辊通过销轴和上下左右叉头连接,销轴两端有轴向调节螺母。配合主动辊压下调节装置和从动辊压下调节装置对轧辊进行轴向调节,从而实现对孔型的大小进行微调,使生产出的钢丝精度更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传动机构是皮带传动或者链条传动。使用传统的传动方式,有利于传动机构的维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通油装置和通水装置,通油装置是位于轴承和齿轮处的油杯或者油孔,通水装置由位于机架下部的水箱、水泵、水管和孔型上端的喷头构成。通水系统可以在拉丝温度过高时起到冷却作用,通油系统可以润滑轴承,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主动辊压下调节装置是蜗轮蜗杆机构,蜗轮蜗杆机构的内轴与上下叉头紧密接触,蜗杆伸出安装板连接摇动把手;从动辊压下调节装置是螺栓,所述螺栓穿过安装板与左右叉头紧密接触。使用标准件的蜗轮蜗杆机构手动调节上下辊,成本较低,来源广泛;螺栓手动调节左右辊,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水槽上开有下水孔。喷淋后的水聚集在水槽内,通过下水孔流入机架下部的水箱内,实现冷却水的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适合生产不同型号的钢丝,可实现多种轧机的功能,同时注意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更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主动式精密四辊轧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主动式精密四辊轧机的P向剖视图。
图3是主动式精密四辊轧机的左视图。
图4是主动式精密四辊轧机轧机主体的示意图。
图5是主动式精密四辊轧机主动辊的示意图。
图6是主动式精密四辊轧机从动辊的示意图。
图7是主动式精密四辊轧机孔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吉玉,未经陈吉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92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防近视的方法及终端
- 下一篇:便携式终端设备用框架结构物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