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企业用电提高负荷率与降低最大需量的分析智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8742.1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80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邵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太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021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企业 用电 提高 负荷 降低 最大 分析 智能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企业用电提高负荷率与降低最大需量的跟踪分析及其优化、调控、评价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企业用电负荷波动三阶三元素跟踪分析和最大需量与时域的分析,及其优化、调控评价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需求越来越大。为了缓解电力能源供应紧张局面,提高电能利用率和使用效率,我国制定了“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能源方针政策。节电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它有利于减轻电网的电力需求,缓解能源短缺现状;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率和社会效益;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
在这方面,电力需求侧管理(Power Demand Side Management,简称DSM)大有作为。电力需求侧管理是国际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状况,提高电力供应效率的重要举措。有关专家预测,如果实施有效的需求侧管理,到2020年,我国可减少装机1亿kw左右,超过5个三峡工程的装机容量,这将大大缓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同时还可以节约8000亿到10000亿元的投资。由此可见,在我国实施需求侧管理的潜力是非常大的,而负荷管理系统又是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
为了降低电力需求和减少电量消耗,电网及电力用户应对所辖变配电设备及用电终端设备进行负荷管理和能效管理,针对所有需求侧用电设备提出系统的监测、优化及决策方案,它是实现大规模节电效益,降低单位GDP能耗行之有效的措施。
电能管理系统首先对需求侧进行电能使用的指标实时检测,进行电能信息采集,并存储至中央数据处理器,最后作出科学分析,但仅有这些基本的功能还不能满足中国当前节能降损的目的,还需提供电能管理的服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企业用电提高负荷率的负荷波动三阶三元素跟踪分析和最大需量与时域分析及优化、调控评价系统,其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负荷波动源和最大需量与时域,以及定位何种配电线路的终端设备单元的负荷影响到总电源的最大负荷与最大需量,以便采取负荷需量优化措施,提高用电负荷率、降低最大需量,从而均衡负荷曲线,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种企业用提电高负荷率与降低最大需量的分析智能系统,其包括通过网络相互通信的电能检测仪、通讯管理机及电能监管端中央数据处理器,所述分析为负荷波动三阶三元素跟踪分析和最大需量与时域分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监管端中央数据处理器包括数据库模块、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的专家库模块及对负荷波动三阶三元素跟踪分析和最大需量与时域分析的负荷需量模块、负荷需量优化和优化评价模块,以及标准库模块及决策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能检测仪与用电的配用电设备相连接以采集配用电设备的电能指标参数数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专家模块包括如下子模块:电能可视化处理模块、配网诊断系统模块、能源审计与评价系统模块、以及符合需量分析系统模块、负荷需量优化系统模块和负荷需量优化评价系统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标准库模块包括如下子模块:用电水平评价标准库、企业能耗标准库、产品电能耗标准库、电力污染评价标准库和电能质量标准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阶三元素跟踪分析是对电力总电源、配用电主干线和用电终端设备的三阶次用电节点进行负荷率、最大负荷出现的时间及负荷占比率三个元素进行跟踪分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阶三元素分析还包括对所述电力总电源、配用电主干线和用电终端设备逐一统计分析其日平均负荷与最大负荷,并通过最大需量与时域的三阶次曲线与图表数据进行跟踪分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由所述负荷需量优化和优化评价模块、及专家库模块与标准库有关子模块对跟踪分析所判定的配用电设备的波动源及抬高最大需量的主要终端设备进行最终评估,并采取负荷调控技术措施对负荷曲线优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企业用电提高负荷率与降低最大需量的分析智能系统对电力负荷的三阶三元素跟踪分析,找到用电终端设备的负荷波动源,并采取相应的负荷调控技术与管理措施,提高负荷率,降低最大需量,达到了均衡用电、有序用电、电力资源优化配置、降损节电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企业用电提高负荷率与降低最大需量的分析智能系统的硬件组成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太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太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87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