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伪图案的制造方法及具有防伪图案的产品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4997.0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5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胡毓水;霍珊珊;丁景华;程燕;翟福甡;孙健;杨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M3/14 | 分类号: | B41M3/1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刘剑波 |
地址: | 10007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伪 图案 制造 方法 具有 产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伪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伪图案的制造方法及具有防伪图案的产品。
背景技术
目前通过利用诸如防伪油墨的材料实现印刷防伪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常用的手段是通过紫外防伪油墨或红外防伪油墨来印制防伪图案,通过紫外线或红外线对防伪图案进行照射,以显示出防伪图案或文字,从而实现防伪的目的。
然而,这些手段也存在缺陷。即防伪图案的防伪效果仅单纯依赖于紫外防伪油墨、红外防伪油墨、磁性材料或其任意结合的特性,因此仿制较为容易,导致防伪性能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伪图案的制造方法及具有防伪图案的产品,利用各图案部分在不同观察条件下的可视效果,从而可以提高防伪图案的防伪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防伪图案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预设的基底层上印刷防伪图案,其中防伪图案至少包括第一图案部分和第二图案部分,其中第一图案部分利用第一材料进行印刷,第二图案部分利用第二材料进行印刷;
其中在可见光范围内,通过滤光片观察,第一图案部分呈现出的颜色与第一图案部分在可见光下呈现的颜色不同,第二图案部分不可见,其中滤光片的波长范围包括可见光范围和红外线范围;
在红外线的照射下,第一图案部分不可见,第二图案部分可见。
优选的,第一材料为非磁性材料,第二材料为磁性材料。
优选的,第一材料为非磁性油墨,第二材料为磁性油墨。
优选的,滤光片的波长范围为550nm-820nm。
优选的,红外线的波长大于750nm。
优选的,第一材料和/或第二材料中含有至少一种类型的荧光材料,其中不同类型的荧光材料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呈现的颜色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防伪图案的产品,该产品包括:
基底层,用于承载防伪图案;
防伪图案层,涂覆在基底层上,其中在防伪图案层中印刷有防伪图案,防伪图案至少包括第一图案部分和第二图案部分,其中第一图案部分利用第一材料进行印刷,第二图案部分利用第二材料进行印刷;
其中在可见光范围内,通过滤光片观察,第一图案部分呈现出的颜色与第一图案部分在可见光下呈现的颜色不同,第二图案部分不可见,其中滤光片的波长范围包括可见光范围和红外线范围;
在红外线的照射下,第一图案部分不可见,第二图案部分可见。
优选的,第一材料为非磁性材料,第二材料为磁性材料。
优选的,第一材料为非磁性油墨,第二材料为磁性油墨。
优选的,滤光片的波长范围为550nm-820nm。
优选的,红外线的波长大于750nm。
优选的,第一材料和/或第二材料中含有至少一种类型的荧光材料,其中不同类型的荧光材料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呈现的颜色不同。
本发明通过在预设的基底层上印刷防伪图案,其中防伪图案至少包括第一图案部分和第二图案部分,其中第一图案部分利用第一材料进行印刷,第二图案部分利用第二材料进行印刷。其中在可见光范围内,通过滤光片观察,第一图案部分呈现出的颜色与第一图案部分在可见光下呈现的颜色不同,第二图案部分不可见,其中滤光片的波长范围包括可见光范围和红外线范围。在红外线的照射下,第一图案部分不可见,第二图案部分可见。通过利用各图案部分在不同观察条件下的可视效果,从而可以提高防伪图案的防伪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第一防伪图案在可见光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防伪图案在红外线照射下的示意图。
图3为第二防伪图案在可见光下通过滤光片观察的示意图。
图4为第二防伪图案在红外线照射下的示意图。
图5为图3和图4所示示意图匹配成功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具有防伪图案的产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未经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49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校车安全带预警装置
- 下一篇:自动进给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