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化任务处理装置以及智能任务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1605.5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9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政德;韩婧;白涛;徐见南;宋立刚;林天成;何永朝;肖颖;徐生成;田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8 | 分类号: | G06F9/4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郝传鑫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化 任务 处理 装置 以及 智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银行数据处理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化任务处理装置以及智能任务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应收账款指账户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收取的款项,以及代垫运杂费和承兑到期而未能收到款的商业承兑汇票。
目前,应收账款融资系统的交易步骤主要通过客户端/服务器(C/S)或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来实现。然而,现有的这种架构系统需要进行人为思考后触发执行,交易过程又需要等待银行客户经理进行数据录入,审批人员进行复核审批,其过程复杂、融资效率低,并且无法做到网络银行实时自动化融资。同时,所有业务操作都绑定为一个整体只能执行一次,执行过程如果出现业务异常后,后面的业务就无法再自动触发执行,从而导致后续业务无法自动完成。
此外,应收账款融资系统是提供给卖方融资的,针对客户的不同,合同的内容与交易的每个步骤都略有差异,于是随着银行对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发展,传统应收账款融资系统需要及时的针对不同客户进行系统的升级才能满足业务发展需要,而目前升级主要是靠编码的方式来实现,导致升级过程复杂,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化任务处理装置以及智能任务处理方法,通过灵活配置业务的操作步骤即任务以实现对各种业务进行自动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化任务处理装置,其包括:
工具支持模块,用于为智能化任务处理和业务配置提供工具支持,所述工具支持的功能包括常量定义、接口定义、主任务执行类定义和子任务执行类定义;
灵活业务配置模块,用于提供具体的业务处理生命周期、执行控制的框架和容器支撑;
智能化任务实现模块,其提供了对主任务、子任务调度的逻辑方法的定义,并实现对具体的任务逻辑方法的调用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的智能化任务处理装置进行智能化任务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对所述智能化任务处理装置进行初始化;
对任务进行有效区分管理;
加载配置在数据库的任务组进行任务的调度、执行以及执行过程的监控;
在任务执行过程中,通过连接池管理方式实现资源在各任务间进行分配与调度;
在任务执行结束后,进行状态的安全设置,并释放资源。
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工具支持模块为智能化任务处理和业务配置提供工具支持,通过灵活业务配置模块对业务处理进行配置,从而在需要进行业务处理时,根据灵活配置模块的配置,利用工具支持模块提供的各种任务逻辑等工具进行自动处理。通过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任务进行配置化管理,处理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业务处理逻辑调用相应的任务处理,即使其中一种业务出现异常,也不会阻断其他业务的处理。当处理的业务发生改变时,通过灵活配置模块进行简单调整就可以对新的业务进行自动处理,而无需采用代码进行系统升级。因此,总的来讲,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了人工手动参与,减少了人力成本,并且提高处理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化任务处理装置的功能框架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工具支持模块的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灵活业务配置模块的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智能化任务实现模块的框图;
图5是本发明的智能化任务处理装置与现有系统的操作流程对照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图1所示智能化任务处理装置进行智能化任务处理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图6所示步骤S300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参见图1,其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化任务处理装置的功能架构。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化任务处理装置包括:
工具支持模块100,用于为智能化任务处理和业务配置提供工具支持,所述工具支持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常量定义、接口定义、主任务执行类定义和子任务执行类定义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工具支持模块100还提供父类接口定义、公共实现方法定义等;
灵活业务配置模块200,其与工具支持模块100通信,用于提供具体的业务处理生命周期、执行控制的框架和容器支撑,即主要实现任务执行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16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