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电源的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1610.3 | 申请日: | 201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8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汤原将光;小谷和也;藤田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H02J7/34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杨暄 |
地址: | 日本国广岛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电源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发电机和电容器的车载电源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10-160091号公报中公开了以下发明内容:在安装有电动机的作业机械中,将电动机所产生的剩余动能转换为电能,储存在电容器中。电容器会由于重复进行充放电这样的长期使用而劣化。于是,上述公报中还公开了以下发明内容:通过用电容器的内部电阻和静电电容判断劣化度来提高判断精度。
发明内容
在汽车等车辆中,若将可快速充电的电容器作为电源的一部分使用,当车辆减速时利用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再生电力)对电容器充电,再从该电容器对车辆电负荷放电,则能够使车辆的耗油量降低。当对所述电容器充电时,提高发电机的发电电压而以高电压充电的话,效率良好,蓄电量也能够增多,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耗油量。
但是,与以低电压对电容器充电的情形相比,以高电压对电容器充电的话,电容器的劣化(特别是静电电容的下降)会提前,在某些使用状态下,还有可能在保证期限到来以前就出现与不适于使用的劣化状态。当出现这样的劣化状态时,就无法期待耗油量降低了。
这里,上述公报中记载了能够判断电容器的劣化度,但没有记载如何利用该判断去决定电容器的使用状态,因此难以谋求电容器的长寿命化。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设置当车辆减速时能够利用来自发电机的电能充电且能够对车辆电负荷放电的电容器的情况下,既谋求车辆的耗油量降低,又谋求电容器长寿命化。
为达成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以包括由发动机驱动发电的发电机、和能够在车辆减速时利用来自该发电机的电能充电且能够对车辆电负荷放电的电容器的车载电源的控制装置为对象。该车载电源的控制装置的构成如下,即车载电源的控制装置包括:预测劣化度存储部、实际劣化度检测部、劣化度判断部以及上限电压控制部。所述预测劣化度存储部内事先存储有针对所述电容器的使用期的预测劣化度;所述实际劣化度检测部在所述电容器的使用期内规定时间对该电容器的实际劣化度进行检测;所述劣化度判断部对由所述实际劣化度检测部检测到的实际劣化度和存储在所述预测劣化度存储部且对应于该实际劣化度的检测时刻的预测劣化度进行比较来判断所述实际劣化度是否已超过所述预测劣化度;当由所述劣化度判断部判断出所述实际劣化度已超过所述预测劣化度时,所述上限电压控制部便将所述发电机对所述电容器充电的上限电压设定为限制电压,该限制电压比规定电压小且与所述实际劣化度超过所述预测劣化度的程度相对应。
根据上述构成,当实际劣化度超过预测劣化度时,也就是说当电容器的劣化比预测的劣化早时,便将对电容器充电的上限电压设定为比规定电压小的限制电压,所以能够使电容器的劣化比预测的劣化拖后。而且,因为限制电压是与所述实际劣化度超过所述预测劣化度的程度相对应的电压,所以在不导致限制电压过度下降的情况下,就能够将限制电压设定为能够使电容器的劣化比预测的劣化拖后的合适电压。因此,能够边尽量地将对电容器的充电效率维持得较高,边使电容器的劣化拖后。此外,只要将所述规定电压设定为当上限电压超过该规定电压时便使电容器的劣化大大提前那样的电压即可。
优选,在所述车载电源的控制装置中,所述上限电压控制部构成为:当由所述劣化度判断部判断出所述实际劣化度尚未超过所述预测劣化度时,该上限电压控制部便将所述上限电压设定为所述规定电压。
也就是说,因为当实际劣化度尚未超过预测劣化度时,电容器的劣化会比预测的劣化晚,所以可以将上限电压设定为比限制电压高的规定电压。这样一来,就能够提高对电容器的充电效率。
优选,在所述车载电源的控制装置中,进一步包括对所述电容器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检测器;所述上限电压控制部构成为:当由所述劣化度判断部判断出所述实际劣化度已超过所述预测劣化度时,该上限电压控制部便根据由所述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温度改变所述限制电压。
也就是说,存在一种电容器的温度越高电容器的劣化越早的倾向。于是,通过根据电容器的温度改变限制电压,那么即使电容器的温度较高,也能够将限制电压设定为能够可靠地使电容器的劣化比预测的劣化拖后的更合适的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16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优化语音识别声学模型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双功率干湿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