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绝对可充放容量的全阶段动力锂电池均衡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37218.1 | 申请日: | 201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9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乔昕;王知学;贺冬梅;刘广敏;侯恩广;李扬;崔立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郑华清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绝对 可充放 容量 阶段 动力 锂电池 均衡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动力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绝对可充放容量的全阶段动力锂电池均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储能电站等大功率动力电池组应用场合,动力电池组都是其主要的能量来源。而动力电池组往往由多个单体电芯串并联构成。由于动力电池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工艺、生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单体电芯在生产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差异。将这些电芯串并联构成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伴随使用环境的差异性,必然会造成电芯之间容量、内阻、自放电率的不一致。而由于锂离子电池的特性,串联锂离子电池的容量由容量最低的电芯容量决定,从而导致长期使用整组电池寿命衰减,甚至造成安全隐患。
为了减少电芯之间的不一致性,会采用电芯间均衡的方法。已知的均衡方法包括被动均衡方法、主动均衡方法、并联充电方法。被动均衡方法采用电阻耗能方法,由于其浪费能量、均衡电流小、散热困难,而很少使用在电动汽车环境中;主动均衡方法通过电容、电感等储能元件,将高容量电芯的电量搬移到低容量电芯中,由于其实现方法困难,且目前的主动均衡方法大多是仅在成组电池包内电芯进行均衡,很少实现电池包之间的均衡,因此也不适合于由多组电池包串联构成的电动汽车等应用环境;并联充电方法,通过外部充电器将所有电芯直接充满,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电池寿命,然而由于其只考虑了充电时的情况,而没有考虑放电时的情况,因此当某节电芯容量降低时,无法从根本上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从已经发布的相关专利中,大多数只是描述了充电均衡,而没有考虑放电均衡。成组电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多种原因,会造成电芯间满充容量值(Full of Charge,FCC)的不一致,如果没有放电均衡,即使所有电芯都充满,其整组电池放出的电量也是由满充容量值最小的那节电芯决定,从而降低了整个电池组的使用效率,同时,由于满充容量值小的电芯总是被最先放光,从而加速了该节电芯的损坏,从而缩短了整组电池的使用寿命。
另外,从已经发布的相关专利中,对于均衡开启和关闭的条件描述的很少,好的均衡开启、关闭条件可以大大增加有效均衡时间,提高均衡效率,减小均衡电流,易于均衡电路的实现,提高安全性。现有的均衡开启和关闭条件或者是以电芯电压为条件,或者是以剩余电量SOC为条件,判定条件相对简单、实现容易,但却大大降低了均衡的效率,导致有效均衡 时间短,均衡效率低下等问题。
以电芯电压为均衡开启关闭的判定条件,判定条件多是当电芯间压差超到某一阈值时,开启均衡,当电芯间压差小于某一阈值时,关闭均衡,然而对于锂离子电池而言,由于其自身的特点,电压平台期较长,电压只有在快充满或者快放光时电压才会出现明显变化,在电压平台期,即使电芯间容量相差很大,电芯间压差也不会很大,这就导致在持续时间最长的电压平台期,电芯间压差无法拉开,无法开启均衡,造成有效均衡时间短,均衡效率低下等问题,有时候为了提高均衡效率而加大均衡电流,也会带来实现困难、安全性降低等问题。
以电芯剩余电量(SOC)为均衡开启关闭的判定条件,判定条件多是当电芯间剩余电量超过某一阈值时,开启均衡,当电芯间剩余电量值小于某一阈值时,关闭均衡。首先,美国先进电池联合会(USABC)在其《电动汽车电池实验手册》中定义SOC为:电池在一定放电倍率下,剩余电量与相同条件下额定容量的比值。因此,在充电时,电池剩余电量无法直观反应当前电池还需要充多少电,在整个充电过程中,会出现均衡反复开启关闭的情况,从而降低了均衡的效率。另外,对于SOC的估算多采用开路电压法或者安时法(如专利《一种可充电电池系统全均衡方法》,CN201110376362.7),采用开路电压法存在非常大的瞬态误差,采用安时法存在累计误差,都无法满足均衡算法对SOC的要求。
以下总结了几个均衡相关领域主要的专利及其问题,以及它们与本专利的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未经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72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用保护电路对轴承振动测量仪消音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车门端耐久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