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仿生机器鱼的多关节运动防水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21995.7 | 申请日: | 201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7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颜钦;尚文;钟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B63H1/36 | 分类号: | B63H1/3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曹毅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仿生 机器 关节 运动 防水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动防水机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仿生机器鱼的多关节运动防水机构。
背景技术
鱼类是地球上最早的脊椎动物,在大自然中经过了至少5亿年的进化,其外形构造以及运动原理非常适合水下生活。鱼类的游动具有以下特点:(1)运动效率高,阻力小;(2)机动性高;鱼类具有很好的启动,加速,转向,制动,悬停,上升下潜等机动能力。(3)噪声小、对环境的扰动小。随着仿生学的发展,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仿生机器鱼,仿照鱼类的外形以及游动机理,制造出仿生机器鱼使之具有高效、灵活的水下巡游能力,可以应用于复杂环境下的资源探测、生物研究和军事侦察等领域。
鱼类采用的是波动推进的游动方式,身体的摆动是柔性的运动,所以,仿生机器鱼的摆动关节越多就越能模仿出鱼类的柔性摆动。同时,仿生机器鱼在水中游动,首先最重要的是防水问题,特别是转动轴的防水问题,而设计出良好的运动防水机构,是仿生机器鱼实现沉浮和各种机动动作的首要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用于仿生机器鱼的多关节运动防水机构,本发明运动效率高,机动性好,并且具有良好的防水功能。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仿生机器鱼的多关节运动防水机构,包括由三个相同的运动关节和击水尾部依次连接组成,所述运动关节中间部分由防水外壳和底板螺纹咬合连接组成,所述防水外壳一端设置有连接块,另一端设置有U型块,并且内部设置有舵机,所述底板底部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通过轴承与U型块一端连接,所述舵机顶端通过延长轴与U型块另一端连接,所述延长轴与防水外壳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舵机与防水外壳的空隙中设置有黄油。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通过压板固定于防水外壳上。
进一步的,所述相邻的两个运动关节通过连接块与U型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击水尾部形状为新月型,并且材料为柔性塑料,所述击水尾部通过两个L型固定块与U型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外壳一侧设置有通孔,并且与底板的螺纹咬合连接处设置有硅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具有高效、灵活的水下巡游能力,运动效率高,机动性好,并且具有良好的防水功能。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运动关节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击水尾部结构图。
图中标号说明:1、连接块,2、防水外壳,3、黄油,4、压板,5、延长轴,6、密封圈,7、U型块,8、运动关节,9、舵机,10、通孔,11、硅胶,12、底板,13、轴承,14、击水尾部,15、L型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用于仿生机器鱼的多关节运动防水机构,包括由三个相同的运动关节8和击水尾部14依次连接组成,所述运动关节8中间部分由防水外壳2和底板12螺纹咬合连接组成,所述防水外壳2一端设置有连接块1,另一端设置有U型块7,并且内部设置有舵机9,所述底板12底部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通过轴承13与U型块7一端连接,所述舵机9顶端通过延长轴5与U型块7另一端连接,所述延长轴5与防水外壳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6。
进一步的,所述舵机9与防水外壳2的空隙中设置有黄油3。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6通过压板4固定于防水外壳2上。
进一步的,所述相邻的两个运动关节8通过连接块1与U型块7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击水尾部14形状为新月型,并且材料为柔性塑料,所述击水尾14部通过两个L型固定块15与U型块7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外壳2一侧设置有通孔10,并且与底板12的螺纹咬合连接处设置有硅胶11。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技学院,未经苏州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19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