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调整扒渣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01200.6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8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吴丙恒;周福鼎;李军强;刘玉春;高波;赵同涛;代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3/00 | 分类号: | B22D43/00 |
代理公司: | 鞍山华惠专利事务所 21213 | 代理人: | 赵长芳 |
地址: | 114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炼钢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铁水罐扒渣的自调整扒渣装置。
背景技术
脱硫扒渣工序是确保为转炉提供高质量铁水,从而缩短冶炼时间,生产出低硫、高附加值产品的必要生产工艺。在脱硫过程中会产生高硫渣,因此只有将这部分渣子从铁水中清除,才能保证入炉硫总量。而扒渣设备的效率将直接影响到脱硫工序的效率。
传统的扒渣设备采用扒渣板进行扒渣,扒渣板固定在扒渣机伸缩臂上,随伸缩臂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运动。扒渣过程中,铁水罐要倾斜一定角度,使高硫渣容易扒出铁水罐并落入下边的渣罐中。由于铁水液面要低于铁水罐沿,即扒渣板在扒渣过程中下边缘一般低于罐沿,因此扒渣板在运行到铁水罐沿附近时,要有提升动作,以满足扒渣板下边缘高于罐沿,顺利将渣子扒出。从而要求扒渣板提升动作的位置应以最接近罐壁而不刮到罐壁为最佳,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无法靠近观察而根本满足不了该要求,因此造成扒渣效率低,直接延长了扒渣时间,影响了铁水温度。同时,目前采用的扒渣设备多为进口产品,扒渣板采用固定安装方式,重量大,拆装不方便,且刚性连接磨损大,扒渣板使用寿命较短;扒渣效果更是因人而异,导致铁损和铁水温降都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可延长扒渣板使用周期,提高扒渣效率和铁水入炉温度,减少铁损及运行故障的自调整扒渣装置。
为此,本发明所采取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自调整扒渣装置,包括扒渣板、锁紧销、活动座、支座及铰轴;活动座由止动板、挂杆和双耳板组成,止动板内侧焊有双耳板,外侧设有挂杆,带有挂杆孔的扒渣板通过锁紧销固定在挂杆上;“L”形支座内焊有单耳板,支座立板上开有螺栓孔;活动座双耳板通过铰轴活动连接在支座单耳板上。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及效果为:
扒渣前,将本发明扒渣装置的支座立板用螺栓连接到扒渣机伸缩臂前端。扒渣时,当扒渣板碰到铁水罐罐壁时,铰接在支座单耳板上的活动座将会自动转动,使扒渣板的下边缘位置相对提升;扒渣板始终靠在罐壁上移动,使所扒的渣子极易扒出铁水罐,而且扒渣机与铁水罐之间没有硬性碰撞,从而可有效延长扒渣板的使用寿命,减少扒渣机的运行故障和扒渣板的消耗,降低使用成本。同时可缩短扒渣时间,提高扒渣效率,减少铁水损失,并相对提高铁水入炉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自调整扒渣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扒渣板1、锁紧销2、挂杆3、止动板4、双耳板5、铰轴6、单耳板7、立板8、螺栓孔9、支座1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自调整扒渣装置主要由扒渣板1、锁紧销2、铰轴6、支座10及活动座所组成。
活动座系由挂杆3、止动板4、双耳板5组成,止动板4的内侧焊接2块带有铰轴孔的双耳板5,外侧设有一带有销孔的短圆柱形挂杆3,扒渣板1通过挂杆孔安装在挂杆3上,并利用锁紧销2进行固定。支座10整体呈“L”形,在“L”形支座9内焊接一块带有铰轴孔的单耳板7,支座10的立板8上开有螺栓孔9,使立板8形成一连接法兰。活动座双耳板5通过铰轴6活动连接在支座10的单耳板7上。
将自调整扒渣装置支座10的立板8用螺栓连接到扒渣机伸缩臂的前端。扒渣时,当扒渣板1碰到铁水罐的罐壁时,铰接在支座10单耳板7上的活动座将会自动转动,使扒渣板1的下边缘位置相对提升。扒渣板1始终靠在铁水罐的罐壁上移动,既可避免扒渣机与铁水罐之间的碰撞,又可顺利将渣子扒出铁水罐,从而消除人为因素对扒渣效果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12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