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L-苏氨酸的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51337.5 | 申请日: | 2012-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1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赵鹤;郭俊学;张伟峰;吕国友;李静;赵春光;刘晓都;刘博超;陈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巨龙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29/22 | 分类号: | C07C229/22;C07C227/40;A23K1/00;C05F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杨妙琴 |
地址: | 467599 河南省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酵 分离 提取 苏氨酸 工艺 | ||
1.一种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L-苏氨酸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对发酵法产生的含有L-苏氨酸发酵液进行微滤,得到除去菌体的苏氨酸微滤液以及菌体蛋白,菌体蛋白干燥后制成高蛋白饲料;
第二步、将苏氨酸微滤液进行三效内循环连续减压蒸发结晶,晶体经离心脱水,获得苏氨酸晶体和母液;
第三步、母液用顺序式模拟移动床色谱进行处理,母液被送到顺序式模拟移动床的色谱分离单元,利用软化水进行洗脱,分离出富含苏氨酸的提取液和富含杂质成分的残夜;
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富含苏氨酸的提取液与苏氨酸微滤液混合后,重复步骤二;
第五步、将步骤三中的残夜进行减压蒸发,浓缩至干物含量为45%左右,进入气流烘干,经粉碎机粉碎后,制成生物发酵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L-苏氨酸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步中的微滤采用陶瓷管式膜分离系统,其陶瓷管式膜的材质可以是Al2O3、TiO2、SiO2或ZrO2,其孔径为20nm~100nm,截留分子尺寸≥1.0u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L-苏氨酸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陶瓷管式膜分离系统的操作条件为:pH范围1~14,操作温度为0~80℃,进膜压力与出膜压力差为0.1~1.0Mpa,洗水量为下罐发酵液体积的25%,浓缩倍数7~10倍后,停机得到除去菌体的苏氨酸微滤液以及菌体蛋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L-苏氨酸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步中的三效内循环连续减压蒸发结晶,其真空度为-0.07~-0.09mpa,其工艺流程为:(1)将苏氨酸微滤液送入一效蒸发结晶器中进行蒸发浓缩得到苏氨酸一次浓缩液,蒸发温度75~85℃,苏氨酸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6~17%;(2)将苏氨酸一次浓缩液送入三效蒸发结晶器中进行蒸发浓缩得到苏氨酸二次浓缩液,温度45~55℃,苏氨酸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2~23%;(3)将苏氨酸二次浓缩液送入二效蒸发结晶器中进行蒸发结晶得到苏氨酸三次浓缩液,温度60~70℃,苏氨酸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5~5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L-苏氨酸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步所用的顺序式模拟移动床是一个连续的色谱分离工艺,它是由六个连续的循环的有树脂填充的单元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L-苏氨酸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步所用的顺序式模拟移动床所用的固定相是一种以Na+型均孔强酸性阳离子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L-苏氨酸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步所用的顺序式模拟移动床操作条件为:母液苏氨酸含量29~31%,进料流量1.7m3/h,温度65~8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L-苏氨酸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五步中的减压蒸发的温度为80℃,真空度为-0.08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巨龙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巨龙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133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导光罩的遮光片
- 下一篇:具备远程照射探照和学习台灯用双功能LED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