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旋桨驱动永磁悬浮车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02417.1 | 申请日: | 2012-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0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董天午;刘本东;王跃宗;杜肖;吴育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L13/10 | 分类号: | B60L1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魏聿珠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桨 驱动 永磁 悬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螺旋桨驱动永磁悬浮车。具体为一种以同极相斥的原理为基础的永磁悬浮车,其驱动采用高速螺旋桨驱动。本发明属于交通工具领域、交通工具模型、模型展览等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列车车轮与轨道间有较大磨擦,部件易损坏、能量损失大、乘坐舒适性差。近期发展的电磁悬浮列车采用电磁线圈,经过对线圈通电产生电磁场,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原理而设计的磁悬浮列车,或利用磁铁异性相吸原理而设计的磁悬浮列车,一般采用直线电机作为前进的动力。这种电磁悬浮列车需要较多电力使车体悬浮起来,耗电量大,在悬浮和前进驱动等方面的结构和控制复杂、故障率高、性能不稳定,而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简化磁悬浮车的结构和列车控制系统,同时充分发挥磁悬浮车摩擦阻力小和零部件维护工作量小等特点。
一种螺旋桨驱动永磁悬浮车,包括有车导轨、车体、车载永磁体、导轨永磁体、底座。
两条车导轨平行固定安装于底座上;车体的横截面形状呈倒凸字型,凸起的部分位于两平行车导轨之间,在车导轨上安装导轨永磁体,并在车体上导轨永磁体的上方安装车载永磁体,导轨永磁体和车载永磁体在水平方向上位置相同,采用相同的极性对应安装,即N极对应N极,或S极对应S极。根据永磁体同极相斥原理使车体悬浮于导轨的上方。
在所述凸起部分车体的两侧装有导向装置,导向装置的一侧与车体固定连接,另一侧与车导轨接触并且能够与车导轨之间产生相对运动。
在车体上装有控制器,在车体的两端分别安装驱动电机一和驱动电机二,驱动电机一和驱动电机二上分别安装有螺旋桨一和螺旋桨二,驱动电机一和驱动电机二分别与控制器的控制端相连,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一和驱动电机二旋转;左端的驱动电机一带动螺旋桨一旋转,使车体向右运动,右端的驱动电机二带动螺旋桨二旋转,推动车体往左运动。遥控接收模块与控制器相连。
在车体上装有传感器,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输入端相连,传感器将信号传给控制器,控制器依此信号判断车体的位置,进而发出控制驱动电机一和驱动电机二的控制信号,控制车体的启动、停止等运动状态。
车导轨采为高强不导磁聚合材料或金属材料。
导向装置为滚动装置,或滑动摩擦装置。悬浮的车体在处于平衡状态时,导向装置不与导轨产生阻力,车体大部分时间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其摩擦阻力很小。
在车体上装有碳刷,碳刷分别与导电导轨相导通用于为车体供电。
所述的驱动电机一和驱动电机二也可采用内燃机代替。
本发明可以取得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采用永磁体悬浮列车,采用螺旋桨驱动。该发明具有结构新颖、节约能源、成本低廉、故障率低、性能稳定等优点。本发明可以作为乘坐类列车使用,也可作为科技模型进行科技教育或作为智力开发玩具等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本发明的系统控制框图
图中:1.车导轨,2.螺旋桨一,3.驱动电机一,4.电机支架一,5.车体,6.控制器,7.遥控接收模块,8.车载永磁体,9.导轨永磁体,10.驱动电机二,11.螺旋桨二,12.电机支架二,13.导向装置,14.碳刷一,15.传感器一,16.传感器二,17.碳刷二,18.底座,19.导电导轨一,20.导电导轨二。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图2采用常规加工进行设计、加工和组装。
将两条车导轨1平行地安装在底座18上,将导电导轨一19和导电导轨二20分别平行地安装在两条车导轨1上,两条车导轨1可选为高强不导磁聚合材料,也可选为金属材料。若车导轨选为金属材料,车导轨和导电导轨可通过绝缘子连接。
在两条车导轨1上平行安装两行导轨永磁体9,导轨永磁体9可以采用螺钉安装,安装时选择方向,使导轨永磁体9的上方极性相同。在车体5的相应位置安装车载永磁体8,使车载永磁体8和导轨永磁体9相斥,根据车体的重量选择车载永磁体8大小和数量。
在车体5凸起部分的两侧安装导向装置13,导向装置13可由摩擦系数较小的聚四氟乙烯材料制作。导向装置13的一侧与车体5相连接,导向装置13另一侧与车导轨1接触。
在车体5上装有碳刷一14和碳刷二17,碳刷一14与导电导轨二20相导通,碳刷二17与导电导轨一19相导通。在车体5的底部分别安装传感器一15和传感器二16,当车体5位于左端时,传感器一15有信号输出,当车体5位于右端时,传感器二16有信号输出,分别用于采集车体5位置的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24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组加工模式的成品烟丝掺配方法及掺配设备
- 下一篇:纸尿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