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中心水沟和侧沟的成型设备及其成型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2470.1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8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路军;徐波;田慧生;蔡文胜;田天长;钟正辉;沈炜东;张宇青;彭健;龚海军;李可军;尹晓亮;唐亮;李连海;梁劲松;刘建青;王化顺;符望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李东来 |
地址: | 5106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中心 水沟 成型 设备 及其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中用于沟槽的成型的设备及工艺。
背景技术
在隧道工程建设中,需要设置专门的沟槽用于布置线路、设备以及排水,这些沟槽通常包括位于隧道中心位置的中心水沟,以及隧道左右两侧的侧沟。目前,隧道的中心水沟和侧沟都是分别浇筑的,其左、右侧沟和中心水沟需要分开三次施工,操作工序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为了施工满足车辆及人员的通行需要,三条沟槽的施工需要前后错开一定距离,这导致各浇筑平面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高低落差,影响施工质量。另外,三条沟槽前后错开施工,为保证车辆前后的顺利通行,避免车辆通行堵赛及翻倒带来危险,其对道路的宽度及通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上述现有施工方法,各沟槽模板还都需要人工进行安装,其安装质量难以控制,模板安装不够牢固,容易发生跑模;模板相互之间配合的密封性不足,又会影响实体混凝土的线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给出一种能够一次成型隧道中心水沟和侧沟的设备,以简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及质量。
本发明还旨在给出一种使用上述设备进行隧道中心水沟及侧沟施工的成型工艺。
本发明所述的隧道中心水沟和侧沟的成型设备,包括主体台架,主体台架的两侧设置的悬臂,主体台架底部设置的可载主体台架在隧道内定位及移动的行走机构,主体台架中部的下方通过伸缩机构安装有中心水沟模板,两侧的悬臂的下方分别通过伸缩机构安装有侧沟模板。
使用上述成型设备进行隧道中心水沟和侧沟施工的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 将隧道中心水沟和侧沟的成型设备定位在待浇筑位置;
B. 调整伸缩机构,使中心水沟模板及侧沟模板伸出,并准确定位在浇筑层中心水沟及侧沟的位置处;
C. 对称浇筑混凝土:向浇筑层中浇筑混凝土,整体上,隧道两侧的侧沟同时浇筑;局部上,中心水沟模板两侧和侧沟模板两侧也同时从两侧同时浇筑;
D. 浇筑完毕,待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要求后,伸缩机构收起,将各模板从混凝土中脱出;
E. 行走机构载主体台架移动至下一待浇筑位置;
F. 重复上述步骤A-E直至隧道的中心水沟和侧沟浇筑完毕。
本发明所述的隧道中心水沟和侧沟的成型设备,启动行走机构,带动台架移至待浇筑位置后,行走机构将台架定位在浇筑位置不再移动,此时伸缩机构驱动模板就位,浇铸车辆在主体台架的台面上移动到位,对中心水沟、侧沟同时对称浇筑,灌入混凝土至浇筑层内,待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要求后,伸缩机构收起所有模板,即可同时完成该浇筑位置中心水沟和两侧侧沟的成型,通过重复上述过程,即可实现整个中心水沟及侧沟的浇筑。所述隧道中心水沟和侧沟的成型设备,浇筑过程中,中心水沟和两侧侧沟一次成型,既较少了工序,降低操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又避免不同水沟间产生高度落差。同时,其模板实现了自动安装和拆卸,避免人工操作产生的诸多问题,提高浇筑效果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隧道中心水沟和侧沟的成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隧道中心水沟和侧沟的成型设备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所示隧道中心水沟和侧沟的成型设备的中心水沟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隧道中心水沟和侧沟的成型设备的侧沟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隧道中心水沟和侧沟的成型设备的侧沟模板限位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隧道中心水沟和侧沟的成型设备的行走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隧道中心水沟和侧沟的成型设备的行走机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隧道中心水沟和侧沟的成型设备,包括主体台架1,主体台架1的两侧设置的悬臂2,主体台架1底部设置的可载主体台架1在隧道内定位及移动的行走机构3,主体台架1中部的下方通过伸缩机构4安装有中心水沟模板5,两侧的悬臂2的下方分别通过伸缩机构4安装有侧沟模板6。
如图1、2所示。
所述的隧道中心水沟和侧沟的成型设备,主体台架1的底部设置有调节台架1两侧平衡度的高低可调的调平支撑脚9。台架1行至浇筑位置后,放下调平支撑脚,调节两侧调平支撑脚的长度,使台架1的两侧平衡。调平支撑脚9调整台架1的平衡度,避免台架1的两侧产生高低落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五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十五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24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