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氧化物试品在陡前沿脉冲下响应特性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65838.1 | 申请日: | 2012-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4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颜湘莲;陈维江;张乔根;李志兵;刘轩东;王浩;李晓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氧化物 前沿 脉冲 响应 特性 测试 装置 | ||
1.一种金属氧化物试品在陡前沿脉冲下响应特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陡波前沿电流脉冲产生装置,与试品相连,用于产生陡波前沿电流波形;和
测试仪器,与试品相连,用于测量试品的电流、电压波形;
所述陡波前沿电流脉冲产生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电容器、三电极开关和第二电容器,所述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上均设有三个接线端,所述第一电容器与第二电容器的第二接线端分别通过1MΩ电阻连接至电源的正、负极,所述第一电容器与第二电容器的第三接线端之间通过三电极开关进行一体化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与第二电容器的第一接线端分别通过铜带与安装在试品两端的压接件相连,构成放电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一接线端上安装有螺杆,该螺杆的空闲端安装有用于连接试品的铜带和用于使放电回路接地的接地铜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仪器包括套设于螺杆上的罗氏线圈、与试品两端的压接件相连接的高压探头、屏蔽电缆和示波器;所述罗氏线圈将陡波前沿电流脉冲产生装置输出的陡波前沿电流波形经屏蔽电缆传至示波器;在所述陡波前沿电流波形下,所述高压探头测量出试品的电流、电压波形,并经屏蔽电缆传至示波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连接的具体结构为:
所述三电极开关包括干燥气罐和封装于干燥气罐中的触发电极以及位于触发电极两侧的正、负高压电极,所述正、负高压电极的一侧分别设有连接螺杆,所述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的第三接线端上分别设有与连接螺杆相匹配的螺孔,所述连接螺杆旋入螺孔中实现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与三电极开关的一体化连接;所述干燥气罐中填充有绝缘气体介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气体介质为空气、SF6气体或其它惰性气体。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件采用导电材质制成的扁圆柱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端为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的低压端;所述第二接线端和第三接线端是等电位的,均为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的高压端。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接线端和第三接线端分别位于第一电容器的壳体相对两侧,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接线端接通电源正极,其设在与第三接线端相邻一侧的第一电容器壳体上;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一接线端和第三高压端位于第二电容器的壳体相对两侧,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二接线端接通电源负极,其设在与第三接线端相邻一侧的第二电容器壳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第一电容器的第一接线端与试品一端的铜带、连接第二电容器的第一接线端与试品另一端的铜带、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的表面分别垫设有绝缘胶皮,且上述两条铜带分别缠绕于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的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西安交通大学,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583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IRIG-B(DC)码的串口智能解码实现方法
- 下一篇:光纤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