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线钢的扎制方法及钢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64520.1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8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卫;池强;齐丽华;王鹏;李鹤;王海涛;熊庆人;吉玲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1B1/16 | 分类号: | B21B1/16;B21B37/74;C22C38/58;F16L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关文魁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线 方法 钢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线钢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X80的管线钢的扎制方法。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是用上述方法轧制的管线钢制成的管径为Ф1422mm的钢管。
背景技术
近年来能源结构的变化以及对能源需求的增长,极大地促进了长距离能源输送的发展,管线钢即使用于制成进行长距离能源输送的钢管的一种钢材。为提高输送效率,降低工程投资,用于进行长距离石油天然气输送的管线钢向着高钢级大口径方向发展已成趋势。由于受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的限制,目前世界各国大规模使用的管线钢最高钢级为X80钢级,制成的钢管的最大外径为1219mm。
在维持钢级和输气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钢管口径,是提高输量,节约管道建设和维护成本最为有效、可行的方案之一。因此,基于现有的成熟技术,从考虑输送管道的运营稳定性、安全性、高效性和经济性出发,应该发展一种高韧性、用X80管线钢制成的外径为Ф1422mm的钢管。然而,目前,国内宽厚管线钢生产线尚未生产过板宽4470mm的X80管线钢。此外,由于管线钢较厚、较宽,受原始板坯厚度限制,轧制压缩比不足,最终管线钢产品在冲击韧性,DWTT性能,强度性能匹配等方面存在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因为管线钢较厚、较宽,受原始板坯厚度限制,轧制压缩比不足,最终管线钢产品在冲击韧性,DWTT性能,强度性能匹配等方面存在困难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线钢的扎制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管线钢的扎制方法,包括如下依次进行的四个步骤:步骤一:下料从而获得连铸板坯;步骤二:对步骤一中的连铸板坯加热;步骤三:热轧;步骤四:进行层流冷却;步骤四中的冷却速度为10~25℃/s,终冷温度为300~500℃,冷却水量的大小为500~1200m3/h,上下水量之比为1:1.5;步骤三包括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先进行高温奥氏体再结晶区轧制,且温度范围控制在950~1180℃之间,第一阶段的轧制速度为1.0~2.0m/s;第二阶段:接着进行低温奥氏体未再结晶区轧制,且温度范围控制在800~920℃之间,压力范围为250~450Mpa,第二阶段的轧制速度为0.5~1.5m/s;第三阶段:最后进行(γ+α)两相区轧制,且终轧温度范围控制在(Ar3-60)~(Ar3-20)℃之间,其中,Ar3是指Ar3点温度。
进一步地,步骤一中的连铸板坯包含有Mn、Mo、S、P、Cu、Cr、C、Si、Nb、Ti、Ni、B、Ca、N及O,其中,Mn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1.70~2.0%,Mo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0.20~0.45%,Cu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0.02~0.40%,Cr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0.10~0.35%,S所占的重量百分比≤0.0020%,P所占的重量百分比≤0.010%,C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0.06~0.09%;Si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0.1~0.3%;Nb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0.02~0.07%;Ti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0.01~0.03%;Ni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0.20~0.40%;B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0.00050%;Ca所占的重量百分比≤0.009%;N所占的重量百分比≤0.008%;O所占的重量百分比≤0.005%。
进一步地,步骤一中的连铸板坯的厚度范围为300~450mm。
进一步地,在步骤二中,为均匀加热,且加温时间持续在1.5~2.5小时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阶段中,连铸板坯的总压下率大于60%;第二阶段中,连铸板坯的累积总压下率为40%~70%;第三阶段中,连铸板坯的累积总压下率为8%~15%。
进一步地,在完成步骤四之后,再进行空气冷却。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钢管,该钢管的外径为Ф1422mm,且该钢管上述管线钢的扎制方法制成的管线钢加工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45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3E轴焊接构架式转向架
- 下一篇:一种基于油母页岩的多元素活性硅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