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红霉素生产菌诱变提高抗生素产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363098.8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7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丽;于新令;王凤滩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3/00 | 分类号: | C12N13/00;C12N15/01;C12P19/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4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红霉素 生产 诱变 提高 抗生素 产量 方法 | ||
1.一种通过红霉素生产菌诱变提高抗生素产量的方法,其特征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将红霉素生产菌在斜面培养基上培养,34±1℃,培养6-7天后获得新鲜成熟孢子;
(2)将红霉素生产菌新鲜成熟斜面制成孢子悬液,孢子量在1×106个/mL,取5mL孢子悬液移至培养皿中,于15W紫外线灯管和固定距离20cm照射2分钟,诱变后进行梯度稀释立即涂培养基平板;
(3)挑取步骤(2)诱变后活菌落进行离子束辐照诱变:诱变温度为25℃,诱变剂量为50Gy,诱变后进行梯度稀释涂培养基平板初筛;挑单菌落至斜面培养基,34±1℃,培养6-7天,再经摇瓶发酵方法进行复筛,所得突变菌即为高产的红霉素生产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红霉素生产菌诱变提高抗生素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或步骤(3)斜面养基的配方为:可溶性淀粉6g,玉米浆7.2g,硫酸铵3g,氯化钠3g,琼脂粉20g,加水定容至1000ml,调pH值至7.2,分析纯碳酸钙2.5g;步骤(2)的平板培养基的配方为:可溶性淀粉6g,玉米浆7.2g,硫酸铵3g,氯化钠3g,琼脂粉20g,红霉素标准品15g,加水定容至1000ml,调pH值至7.2,分析纯碳酸钙2.5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红霉素生产菌诱变提高抗生素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是将步骤(2)诱变后的活菌落在斜面培养基上培养6-7天后制成孢子悬液,进行离子束辐照诱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红霉素生产菌诱变提高抗生素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平板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6g,玉米浆7.2g,硫酸铵3g,氯化钠3g,琼脂粉20g,红霉素标准品20g,加水定容至1000ml,调pH值至7.2,分析纯碳酸钙2.5g;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玉米淀粉18g,糊精24g,中温黄豆饼粉18g,硫酸铵2g,轻质碳酸钙6g,豆油4ml,红霉素标准品20g,加水定容至1000ml,调pH值至7.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过红霉素生产菌诱变提高抗生素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所用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6g,玉米浆7.2g,硫酸铵3g,氯化钠3g,琼脂粉20g,加水定容至1000ml,调pH值至7.2,分析纯碳酸钙2.5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红霉素生产菌诱变提高抗生素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摇瓶发酵是将红霉素生产菌在种子培养基中培养成熟的种子液接入发酵摇瓶培养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过红霉素生产菌诱变提高抗生素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种子培养基配方为:玉米淀粉28g,糊精7g,中温黄豆饼粉12.6g,硫酸铵1.2g,硝酸铵1.2g,氯化钠3g,玉米浆7.5g,分析纯碳酸钙6g,豆油2ml,加水定容至1000ml,调pH值至7.0;种子液培养条件为:34±1℃,220转/分,振荡培养42-46h。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过红霉素生产菌诱变提高抗生素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配制摇瓶发酵液50mL,放入500mL带挡板的三角瓶中。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过红霉素生产菌诱变提高抗生素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培养成熟的红霉素生产菌种子液5mL接入发酵摇瓶中,34±1℃,260转/分,振荡培养7天左右,得红霉素,测定效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309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