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肺癌骨转移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7229.3 | 申请日: | 201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6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杨祚璋;谢琳;徐磊;李国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祚璋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118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肺癌 转移 荧光 定量 pcr 检测 试剂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RNA检测试剂盒的制备及使用方法,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以新发现小RNA前体的核苷酸序列为基础,设计特异的寡聚核苷酸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组装肺癌骨转移的检测试剂盒,本发明也涉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肿瘤患者死亡的首位病种,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2000年全世界肺癌新发病例120万,死亡110万。造成肺癌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是早期肺癌因无症状而发现困难,当出现症状就诊时,大多已经比较严重或已肺外转移,到了临床不可治愈的阶段。肺癌易发生骨转移,有研究表明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22%-81.8%。(Lack E,Dickgreber N,Muller T,et a1.Randomized Phase III study of Gemcitabine and Vinorelbine versus Gemcitabine,Vinorelbine,and Cisplatin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From the German and Swiss Lung Cancer Study Group[J].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4,22(12):2348-2356)
骨转移的常见临床症状包括:程度不等的疼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受压以及危及生命的高钙血症等,统称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SREs)。骨转移瘤所引起的疼痛等症状往往成为肺癌患者的最大痛苦,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影响,是临床上降低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和影响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
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决定肿瘤患者预后的一个关键因素。大部分患者并不是死于原发部位的肿瘤,而是死于肿瘤其它部位的扩散转移。所谓肿瘤的转移,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部位脱离,迁徙到其他位点,不断生长,最终发展为转移性肿瘤。人们很早就发现,肿瘤的转移不是随机性的,而是有选择性,具有嗜器官性的。肿瘤骨转移,是肿瘤转移研究中最早观察到的现象之一。骨骼的主要组成是矿物质成分,其微环境对肿瘤细胞而言可谓严酷,但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却极易发生骨转移,这暗示能够转移至骨的肿瘤细胞具有改造局部微环境的特性。
肿瘤骨转移过程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分子事件,是多步骤、多因素、多基因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肿瘤细胞首先从原发灶中分离,通过侵袭透过肿瘤新生血管进入全身循环系统,在其中绝大多数癌细胞由于宿主免疫反应和血流物理压力而灭亡,只有极少量癌细胞可以存活,进入骨髓腔的窦状小管,而后穿过窦状小管的壁,侵袭骨髓基质,癌细胞与局部骨组织微环境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导致癌细胞增殖分化,局部骨质破坏,形成骨转移灶。
肺癌骨转移绝大多数为溶骨性转移,最初人们认为肿瘤骨转移引起溶骨性骨质破坏是肿瘤细胞直接作用引起的,然而研究证实到达局部骨组织的肿瘤细胞,并不能直接破坏骨组织,而是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包括甲状旁腺激素(PTH)、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IL-1、IL-6、前列腺素E2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骨组织中破骨细胞,激活破骨细胞引起局部骨吸收作用异常活跃,使局部出现溶骨性的骨质破坏,为肿瘤细胞的“定居”和扩展提供了空间。同时骨基质中富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胰岛素生长因子(I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等。溶骨性骨破坏的过程中,大量生长因子获得释放并被激活,刺激肿瘤细胞分裂增殖,同时增多的肿瘤细胞进一步刺激破骨细胞分化,骨质破坏进一步加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从而导致溶骨性转移灶的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祚璋,未经杨祚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72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