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乙烯基咪唑-丙烯酸酯-丙烯酸)/聚乙二醇准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6895.5 | 申请日: | 2012-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0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赵丹;宋春梅;韩会景;王永光;汪珍;胡芳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一帽紧固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9/022 | 分类号: | H01G9/022;H01G9/20 |
代理公司: | 上海麦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7 | 代理人: | 董红曼 |
地址: | 20006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烯基 咪唑 丙烯酸酯 丙烯酸 聚乙二醇 固态 电解质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及其能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聚(乙烯基咪唑-丙烯酸酯-丙烯酸)/聚乙二醇准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因其易组装、成本低、效率高(12.3%)的优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美国专利US 6 479 745中液体电解质组分为0.5mol/L KI、0.05mol/L I2,溶剂为碳酸丙烯酯,测得室温的电导率为7.2mS.cm-1。但是,基于液体电解质和DSSC存在电池封装困难、溶剂挥发、染料解吸附、腐蚀反电极及寿命短等缺点,而聚合物电解质具有封装简单、廉价、性能稳定等优点,引起了研究者浓厚的兴趣。
DSSC聚合物准固态电解质作为具有实用性价值的电解质应满足以下条件:(1)室温离子电导率达10-3S.cm-1数量级;(2)与电极界面接触性能良好,界面电阻小,界面电荷传输速度快;(3)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4)良好的加工性能。
现有技术的液体电解质存在溶剂易泄漏、易挥发、电池性能不稳定和使用寿命短等缺点。因此,无渗漏、使用时间长的聚合物准固体与固体电解质成为最有前途的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液体电解质造成的DSSC电池封装困难、溶剂挥发、染料解吸附、腐蚀反电极及寿命短等缺陷,提出了一种聚(乙烯基咪唑-丙烯酸酯-丙烯酸)/聚乙二醇准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制备方法具有路线简单,操作条件温和,产物提纯步骤简单而产率高、热稳定性好、易于封装、电化学稳定性良好等有益效果。
本发明聚合物结构新颖,选择具有咪唑链段的单体,咪唑基团具有与离子液体相似的结构,所以可以与离子液体互溶,提高电导率σ,有利于I-离子的迁移;引入丙烯酸酯链段,提高与不同种类溶剂的互溶性能。由于烷基不同,可用不同丙烯酸酯类单体制备玻璃化温度不同的共聚物;引入COOH增强电解质的氢键作用;PEG链段的O与Li+络合,利于I-扩散,从而提高电导率,抑制暗电流;同时PEG分子可与P(VIM-A-AA)形成氢键,从而降低凝胶电解质的固含量,提高电导率。用本发明聚合物电解质组装的电池,稳定性好,性价比高,寿命长,无渗漏。
聚乙二醇(PEG)和聚丙烯酸酯是固体电解质的材料,本发明创新地把两者结合起来,制备聚(乙烯基咪唑-丙烯酸酯-丙烯酸)/聚乙二醇P(VIM-A-AA)/PEG共混物/碘化物/I2凝胶电解 质,从而使该准固态电解质不仅具有两种聚合物的优点,还实现更多的新的有益效果,例如,降低了固含量、提高了电导率、抑制暗电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聚(乙烯基咪唑-丙烯酸酯-丙烯酸)/聚乙二醇准固态电解质,其具有如下化学式(I)的结构:
其中,M+代表Na+、K+或Li+;R1代表H或CH3;R2代表H或CH3;R3代表CH3、C4H9、CH2CH2OH或CH2CH2CH2OH或C7F15。
本发明还提出了所述聚(乙烯基咪唑-丙烯酸酯-丙烯酸)/聚乙二醇准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通过聚(乙烯基咪唑-丙烯酸酯-丙烯酸)/聚乙二醇P(VIM-A-AA)/PEG共混物与氧化还原对碘化物/I2混合,反应得到所述聚(乙烯基咪唑-丙烯酸酯-丙烯酸)/聚乙二醇准固态电解质。
聚(乙烯基咪唑-丙烯酸酯-丙烯酸)/聚乙二醇可溶于γ-丁内酯、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乙腈、甲氧基丙腈等多种在液体电解质领域的溶剂中。不溶于乙醚、石油醚。
本发明聚(乙烯基咪唑-丙烯酸酯-丙烯酸)/聚乙二醇准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聚(乙烯基咪唑-丙烯酸酯-丙烯酸)/聚乙二醇共混物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一帽紧固件有限公司,未经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一帽紧固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68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拟线条体的动作的机器人模拟装置
- 下一篇:一种偏苯三酸三辛酯的催化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