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净化硬壳海水贝类污染物的加工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43670.4 | 申请日: | 2012-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3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姜朝军;乔庆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C02F1/32;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净化 硬壳 海水 贝类 污染物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产品净化加工工艺,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净化硬壳海水贝类污染物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贝类养殖产量最大的国家,据统计,2010年海水贝类养殖产量达到1200余万吨,占我国海水养殖总量的75%和全国渔业总产量的23%,其已发展成为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的产业。但由于贝类的生物学特性,极易将海水环境中的有害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目前,政府在海水贝类安全生产卫生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技术监管保证体系,食用贝类容易造成身体疾病伤害和公共群体性卫生事件,1988年上海30万人感染甲型肝炎疾病和2006年广东、北京等地方爆发的诺如病毒感染的疾病就是非常典型的事例。同时,欧盟从1997年7月1日起禁止进口中国的贝类和贝类产品,至今也没有解禁。
净化作为一种降低食用贝类致病风险的方法在19世纪后期被创立,欧洲和美国在20世纪立法进行控制。采用净化手段也是目前防控贝类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最为有效的措施,于是世界各国纷纷建立贝类净化工厂,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东南亚的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欧洲的英国、西班牙、法国、丹麦,以及加拿大和土耳其等。在这些国家中,有的是强制性的,有的则是自愿的。欧洲如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丹麦等国都要求所有的上市贝类强制进行净化。英国进行贝类净化已有90年的历史,目前贝类产量10.4万吨,净化工厂88座;西班牙是欧盟国家中消费贝类最多的国家,年生产25万吨左右,仅官方净化工厂就有63座;意大利贝类产量8.8万吨,净化工厂114座,这些工厂虽然不是全部一年四季都生产,但这些工厂都是流动和对外开放式的;法国贝类产量25万吨,建立的净化工厂竟达1422座。欧洲的贝类净化工厂数量之大,令人震惊,而且工厂规模也不小,按他们的贝类产量与工厂数的平均计算,结果为每1000吨左右的产量就配套一个净化工厂,净化工厂的平均规模在5吨/次。我国的贝类净化还比较落后,目前在全国形成规模的贝类净化工厂仅有5家,由于净化设备、净化加工工艺等技术上的不足,净化的贝类普遍存在活力不足和鲜度下降等问题,在国内外市场上没有明显的竞争力。
世界各国贝类净化工厂采用的净化技术有所不同,可以概括为臭氧、氯化物、紫外线等三类主题技术。臭氧技术采用臭氧杀菌,虽然能够对贝体内的致病性微生物保持较为彻底的杀灭效果,但对贝体有较强的生物刺激感应,造成净化产品的生物活力下降明显,而且在净化操作时难于控制臭氧在水体中的有效浓度和均匀性,检测成本高,与淡水不同,臭氧在海水中会与一些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溴酸盐类等有毒有害残留物质。氯化物技术采用氯或氯化合物作为消毒剂,与臭氧技术相比,对人或贝类的毒副作用小,但也难于操作,成本较高。紫外线技术能够对致病性微生物、病毒等产生较为明显的杀灭效果,操作简便,无有害物质残留,对人或贝类没有影响,明显提高贝类的净化效果。本发明改进了紫外线处理海水技术,细化了影响贝类净化的各种影响因子,建立了完善的贝类净化加工工艺。通过本发明对硬壳海水贝类污染物的净化加工,能够明显增强净化贝类的活力,提高净化效率,净化加工的产品卫生质量能够达到欧盟2004/852/EC~2004/854/EC、2004/882/EC的标准规定。本发明的推广应用将对我国海水贝类卫生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的推动和贝类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紫外线处理海水技术而建立的净化海水硬壳贝类污染物的加工工艺。本发明所述的净化加工工艺适用于菲律宾蛤仔、文蛤、青蛤、泥蚶等四种硬壳海水贝类。本发明所述的净化加工工艺对硬壳海水贝类污染物中的泥沙、致病性微生物完全有效,对食源性病毒部分有效。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净化硬壳海水贝类污染物的加工工艺,所述的加工工艺采用半封闭循环系统,在能够调节环境温度的室内进行。所述的加工工艺按如下步骤实施:
第一步:将水质符合贝类净化技术要求的深井海水抽入循环水池内;
第二步:将硬壳海水贝类挑拣清洗后,分装盛放于净化专用筐内,后转运并叠加置放于符合浅水槽净化系统技术要求的净化池中;
第三步:通过离心水泵将循环水池的海水输入紫外线杀菌器,进行灭菌处理;
第四步:灭菌处理后的海水经流量计和阀门控制流量及流速后,喷射进入净化池,按照净化参数开始净化贝类;
第五步:经过净化贝类的海水,从净化池回水口排入循环水池,重新参与循环流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36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