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六自由度微流控芯片吸收光谱检测支架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42169.6 | 申请日: | 2012-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6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张荣标;杨宁;徐佩锋;张磊;张永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31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由度 微流控 芯片 吸收光谱 检测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流控芯片吸收光谱检测支架,在微流控芯片吸光度检测实验时使用。
背景技术
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是将生物、化学实验过程微缩到只有几厘米的芯片上来进行实验与分析的新技术。吸收光度测定法是一种成熟且可靠的分析方法,据统计,占物质总量80%的物质都对紫外或可见光有吸收响应,吸收光度检测法具有可测定物质种类多、结构简单的优点。因此,将微流控芯片与吸收光度测定法相结合的微流控芯片吸光度检测技术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为了能够实现微流控芯片的吸光度检测实验,目前国内外学者都是根据所设计微流控芯片结构设计专用的吸光度检测支架,专用的吸光度检测支架不能移植用于其他微流控芯片的吸光度检测。然而,微流控芯片的吸光度检测可分为纵向检测和轴向检测,而且不同的芯片结构,检测位置也千差万别,有的微流控芯片甚至同时存在多路吸光度检测同时进行的需要,每次都要重新设计微流控芯片检测支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支架的设计需要在微流控芯片设计完成后进行,这样就造成了实验时间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微流控芯片吸光度检测实验时检测支架通用性差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六自由度微流控芯片吸收光谱检测支架。该支架可以将光源光纤和检测光纤接入点调至微流控芯片的任意位置包括纵向位置和轴向位置,具有六自由度的全空间调节范围,对微流控芯片吸光度的检测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六自由度微流控芯片吸收光谱检测支架的技术方案是:该支架具有x、y、z向检测支撑臂,分别支撑有对应的x、y、z向检测连接臂,支架的中部位置固定连接分别用于夹装微流控芯片的四角的四个微流控芯片载装臂,x、y、z向检测连接臂上分别对应的固定连接各两个x、y、z向检测光纤载装臂,相同方向上的每两个所述检测光纤载装臂布置在微流控芯片的两侧;所述微流控芯片载装臂为内套有伸缩式连接臂的空心管状,伸缩式连接臂的伸出端连接微流控芯片载装夹;所述x、y、y向检测光纤载装臂均为内套有伸缩式曲臂的空心管状,伸缩式曲臂的伸出端为内套伸缩式准直镜载装臂的空心管状,伸缩式准直镜载装臂的伸出端固定连接准直镜连接套管,准直镜连接套管连接与光纤相接的准直镜;检测时,准直镜与微流控芯片检测点入口和出口相对且紧贴。
本发明与已有方法和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能够同时对微流控芯片进行多角度的吸光度检测。解决了传统吸收光谱检测支架不能同时对微流控芯片进行多角度检测的难题。
2、本发明能够根据微流控芯片的结构任意调整检测位置,解决了传统微流控芯片吸收光谱检测支架通用性差的缺点。
3、本发明采用一种便携桥搭结构,结构简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较强的便携性。
4、本发明的测量尺度调整机构采用一种啮合防滑结构,固定好的检测位置不会因受外界因素而改变,保证检测数据的精度。
5、本发明的各部分均为活动连接,便于光纤载装臂的扩展,可实现同一维度上的多点同时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六自由度微流控芯片吸收光谱检测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微流控芯片载装臂4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y向检测光纤载装臂9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y向检测光纤载装臂9上的准直镜18的结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y向检测连接臂3一端与整体支架1的连接示意图:图5(a)是正视图,图5(b)是左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六自由度微流控芯片吸收光谱检测支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序号和名称:1.整体支架体;2.y向检测支撑臂;3.y向检测连接臂;4.微流控芯片载装臂;5.x向检测连接臂;6.z向检测支撑臂;7.z向检测连接臂;8.x向检测支撑臂;9.y向检测光纤载装臂;10.z向检测光纤载装臂;11.x向检测光纤载装臂;12.微流控芯片载装夹;13.拉力弹簧;14.伸缩式曲臂;15.固定螺丝;16.伸缩式准直镜载装臂;17.准直镜连接套管;18.准直镜;19.单透镜;20.准直镜外旋口;21.准直镜内旋口;22.y向检测支撑臂2上的啮合齿;23.啮合固定盘;24.固定旋钮;25.旋转丝杆;26.y向检测连接臂3的内旋齿;27.光源;28.光谱仪;29.计算机;30.固定螺丝;31.安装微流控芯片载装夹12的伸缩式连接臂;32.微流控芯片;33.固定螺丝;34、35.光纤。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21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