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肽缓释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1909.4 | 申请日: | 201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4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曲琪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52 | 分类号: | A61K9/52;A61K9/50;A61K38/10;A61K47/36;A61P3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肽缓释 微胶囊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胶囊技术又称为微胶囊包埋技术,或微胶囊造粒技术,是将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包埋在同一个微型胶囊内,成为一种固体微粒的技术。通常把构成微胶囊外壳材料称为“壁材”或“包衣”,把包在微胶囊内部物质称为“囊心”或者“芯材”等。芯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通常,把微胶囊化方法大致分为三类,化学法、物理法和物理化学法。其中化学法包括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锐孔-凝固法、包络法等;物理法包括锅包法、空气悬浮法、喷雾法、挤压法等;物理化学法包括复合凝聚法、单凝聚法、油相分离法、复相乳液法、粉末床法等。
目前最为常用的是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包埋材料制备的微胶囊。将壳聚糖溶解于乙酸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钙,并用NaOH溶液调节壳聚糖溶液的pH值;另称取海藻酸钠加入蒸馏水中,并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加入芯材,用玻璃棒搅匀。最后将芯材与海藻酸钠的水溶液缓慢滴入到壳聚糖-氯化钙溶液中,磁力搅拌器低速搅拌,收集微胶囊,干燥备用。这种方法需要将芯材与海藻酸钠的水溶液缓慢逐滴滴入壳聚糖-氯化钙溶液中才能保证微胶囊中芯材的包膜率和包裹均匀;但是这种制备方式只适合于实验室或小规模生产,难以形成产业化大规模生产。
抗菌肽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包括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尤其对耐药菌株有明显的抑杀作用。例如,从麻蝇分离到的sarcotoxin I在浓度为0.3μg/mL时就足以杀死志贺氏菌、巨大芽孢杆菌、微球菌、棒状杆菌、Proteus sonnei以及对链霉素产生耐药性的大肠杆菌。Moriein(丝蚕抗菌肽)对大肠杆菌JM109、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3种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它们的最小致死浓度均低于0.9μM。麻蝇抗菌肽SarCotoxinIA能抑制某些有害肠道菌的生长,尤其是对常引起食物中毒的大肠杆菌0157作用效果最明显,而且它对正常人体内的共生细菌并无损伤,因此可用来改变肠道细菌群落的组成,从而增强人体体质。抗菌肽对细菌杀伤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变膜的通透性,使菌体因细胞内溶物外泻而死亡,或者抗菌肽穿过膜与DNA、RNA结合,快速导致细菌死亡,这种杀菌方式不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的突变菌株,有望开发为新一代抗菌药物。但是现有的抗菌肽也缺乏一种有效地缓释包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制备方式只适合于实验室或小规模生产,难以形成产业化大规模生产和现有抗菌肽也缺乏有效地缓释包膜的问题。
抗菌肽缓释微胶囊按以下步骤制备:
一、将海藻酸钠水溶液和壳聚糖酸溶液用高速匀质机混匀,形成缓释颗粒;
二、将抗菌肽和缓释颗粒一同加入医用混合机中进行包埋,得到抗菌肽微粒,然后对抗菌肽微粒进行β-环糊精包埋,即得到抗菌肽缓释微胶囊。
本发明制备方法在配制壳聚糖酸溶液过程中未添加氯化钙,不会造成毒性残留,并避免了氯化钙在制备过程中对被包埋抗菌肽的影响,使其活性不丧失。壳聚糖分子链上有大量的伯氨基,海藻酸钠的分子链上有大量的羧基,可以正负电荷吸引形成聚电解质膜。
本发明制备方法修改了缓释微胶囊的配方和工艺,并采用高速匀质机和医用混合机进行包埋,适合大规模产业化生产,而且抗菌肽包埋均匀。进行β-环糊精包埋不但可以将抗菌肽包封率提高到90%以上,而且本发明制备的缓释微胶囊能更有效地进行抗菌肽的稳定缓释。
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备的抗菌肽缓释微胶囊外观形态圆整、均匀,抗菌肽缓释微胶囊干燥后的粒径1.2~3mm。抗菌肽微粒粒径约为0.35~0.65mm;干燥后的抗菌肽微粒粒径为0.1~0.2mm。
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备的抗菌肽缓释微胶囊不产生抗药性,抗菌肽包封率高达90%以上,可大规模产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抗菌肽缓释微胶囊按以下步骤制备:
一、将海藻酸钠水溶液和壳聚糖酸溶液用高速匀质机混匀,形成缓释颗粒;
二、将抗菌肽和缓释颗粒一同加入医用混合机中进行包埋,得到抗菌肽微粒,然后对抗菌肽微粒进行β-环糊精包埋,即得到抗菌肽缓释微胶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19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