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含氮ODS无镍奥氏体合金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41195.7 | 申请日: | 2012-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8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周张健;许迎利;王曼;陈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33/02 | 分类号: | C22C33/02;C22C38/3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 合金 法制 备含氮 ods 奥氏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氧化物弥散强化(Oxide Dispersion Strengthened,ODS)合金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提供了一种通过高能球磨实现氧化物、氮元素、纯金属粉末或预合金粉末的机械合金化,获得近球形含氮ODS无镍合金粉末,经热等静压烧结获得其致密的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含氮ODS无镍奥氏体合金的方法。
背景技术:
奥氏体不锈钢以其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优良的抗蚀性能、抗氧化性能、易加工成型等优点成为第四代核能反应堆,如超临界水冷堆燃料包壳的候选材料之一。但是,奥氏体不锈钢的高温力学性能、抗高温蠕变能力不能满足其使用要求。氧化物颗粒弥散强化是提高合金钢高温力学性能、抗辐照能力的有效手段,氧化物弥散强化的铁素体/马氏体钢成为研究热点(见:L.K. Mansur, A.F. Rowcliffe, R.K. Nanstad, S.J. Zinkle,W.R. Corwin, R.E. Stoller. 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 329–333 (2004) 166–172)。但是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应用还刚刚起步。与传统合金中的强化相如碳化物、晶间相相比,氧化物弥散颗粒在高温下的性能要稳定的多;这些弥散分布在基体中的氧化物颗粒作为位错移动的阻力可以有效改善合金的抗蠕变能力和高温强度,另外,弥散分布在基体中的氧化物颗粒可以阻碍再结晶过程的进行,容易获得稳定的晶粒尺寸。不锈钢中的氧化物弥散相通常通过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引入。机械合金化主要通过高能球磨的方式实现。与其它合金化方法相比,机械合金化具有成本低、易操作、常温下即可实现合金化等优点,而且在球磨罐中可以充入不同的气氛,除惰性气体外,在球磨过程中可以使气体的原子参与被球磨物质发生的固相反应;另外,在原料粉中加入氧化物颗粒,在球磨过程中,混合的原料粉末在球与球、球与壁、球与粉末之间的高速、反复撞击下承受冲击、剪切、摩擦和压缩多种力的作用,经历反复的挤压、冷焊及粉碎过程进而实现合金化,使得细小氧化物颗粒的弥散分布在基体合金中。
普通的奥氏体不锈钢含有较多的Ni,而Ni是常见的致敏性金属,做为医用及生物材料使用时容易引起生物体过敏,使用Mn代Ni是这类材料的发展方向之一。同时镍还是高活化元素,使得其不能使用于对材料组成元素的活性有限制要求的场合,比如聚变堆面向等离子体结构材料中,这时可以使用低活化元素Mn来代替Ni,用W来代替Mo。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引入氮,可以稳定奥氏体组织、有效的提高钢的强度、韧性、加工硬化能力,使钢达到很好的强韧性配合,并且提高耐腐蚀性能,特别是耐局部腐蚀性能,如耐晶间腐蚀、点腐蚀和缝隙腐蚀等。含氮奥氏体不锈钢以其优越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获得了各国科研工作者的青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掀起了研究含氮奥氏体不锈钢的热潮。含氮奥氏体不锈钢根据含氮量可分为控氮型(N含量为0.05-0.10wt%)、中氮型(N含量为0.10-0.40wt%)和高氮型(N含量高于0.40wt%)。国内外制备含氮奥氏体不锈钢的主要方法有加压感应熔炼、加压等离子熔炼、加压电渣熔炼、反压铸造等。这些方法的普遍缺点是设备复杂、工艺控制困难、成本过高。近年来粉末冶金方法开始被应用于含氮不锈钢的研究。与用熔炼的方法制备含氮不锈钢相比,粉末冶金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安全性好、易实现等优点。其中机械合金化是较为常用的粉末冶金方法之一。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含氮ODS无镍奥氏体合金的方法,机械合金化粉末成分均匀,在1100℃退火后室温下获得完全奥氏体组织。这种方法能够同时实现无镍奥氏体不锈钢的氮元素固溶强化和氧化物弥散强化(ODS)。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含氮ODS无镍奥氏体合金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11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