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节的卸荷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31973.4 | 申请日: | 2012-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5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宋海兵;谢军;王春宏;谭国强;凌志强;张军;张阿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骄阳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14 | 分类号: | B62D3/14;B62D5/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卢亚丽 |
地址: | 22531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整体式转向器,属于汽车转向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转向器上装有压力卸荷装置是转向器总成的优越性,能够保护转向系统的其他零部件不受损坏,而卸荷装置一般分布在螺杆轴、齿条活塞及壳体三个零件上,活塞上通过中间油堵和卸荷顶杆连接,两端靠用弹簧顶住钢球实现密封、卸荷功能,或分布在齿条活塞这种结构总存在泄漏、工艺性不好等缺陷,导致功能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卸荷装置在左腔不可调节的结构和工艺性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装紧凑、可二次调整卸荷角度的卸荷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可调节的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左腔卸荷阀总成18装入齿条活塞9左端、右腔卸荷阀总成17装入齿条活塞9右端,与左腔卸荷阀总成18相对应的位置的阀体1上设有卸荷滑杆总成19,与右腔卸荷阀总成17相对应的位置的壳体2上设有卸荷螺杆总成16。
根据上文所述的可调节的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腔卸荷阀总成18由左卸荷阀杆4、左弹簧5、左卸荷螺塞3组成,左弹簧5套在左卸荷阀杆4上,装入左卸荷螺塞3,左卸荷螺塞3通过螺纹与齿条活塞9连接,并涂有紧固胶加固连接,所述的右腔卸荷阀总成17由右卸荷阀杆7、右弹簧6、右卸荷螺塞8组成,右弹簧6套在右卸荷阀杆7上,装入右卸荷螺塞8,右卸荷螺塞8通过螺纹与齿条活塞9连接,并涂有紧固胶加固连接,所述的卸荷滑杆总成19是将卸荷滑杆14压入左卸荷滑套13内,装上左O形密封圈15组成的,所述的卸荷螺杆总成16是将卸荷螺杆11压入右卸荷滑套10内,装上O形密封圈12组成的。
根据上文所述的可调节的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可调节的卸荷装置左腔处于高压状态时,齿条活塞9向右运动,直至壳体2上卸荷螺杆总成16与右腔卸荷阀总成17相接,左、右腔油贯通,实现右腔卸荷;当可调节的卸荷装置右腔处于高压状态时,齿条活塞9向左运动,直至齿条活塞9上卸荷滑杆总成19与左腔卸荷阀总成18相接,右腔油与左腔油贯通,实现左腔卸荷。
组装步骤如下:分装左卸荷阀总成;分装右卸荷阀总成,将左、右卸荷阀总成分别装入齿条活塞两端;分装卸荷螺杆总成和卸荷滑杆总成后,分别装入到壳体和阀体左右腔位置,当卸荷装置右腔处于高压状态时,齿条活塞向左运动时,活塞左卸荷阀与左边的卸荷滑杆总成碰撞,卸荷滑杆总成这时顶开左卸荷阀杆,此时左腔油与右腔油贯通,实现左右腔压力平衡,从而达到卸荷状态,紧固各卸荷分总成。当左腔处于高压状态时,齿条活塞向右运动,直至壳体上卸荷螺杆总成碰撞到右腔卸荷阀总成时,左、右腔油贯通,实现右腔卸荷。
卸荷螺杆总成是由卸荷螺杆与左卸荷滑套组成,之间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工作过程中是通过齿条活塞左右运动,撞击到卸荷螺杆总成,使卸荷螺杆套产生轴向位移,而达到使用要求,这时转向卸荷角度已变大,同样,卸荷滑杆总成是由卸荷滑杆与左卸荷滑套组成,之间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工作过程中是通过齿条活塞左右运动,撞击到卸荷螺杆总成,使卸荷螺杆套产生轴向位移,而达到使用要求,这时转向卸荷角度也已变大。
也就是说,当左腔卸荷阀总成与卸荷滑杆总成碰撞,右腔卸荷阀总成与卸荷螺杆总成碰撞时,会造成卸荷滑杆总成上的左卸荷套以及卸荷螺杆总成上的右卸荷套产生位移,从而影响汽车的转向角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减少了卸荷装置结构的复杂性,卸荷螺杆总成和卸荷滑杆总成均可以二次调整,当左卸荷套和右卸荷套产生位移可直接更换新的卸荷螺杆总成和卸荷滑杆总成,可随时调整到出厂状态。
附图说明
附图为可调节式自动卸荷阀转向器结构图
1-阀体;2-壳体;3-左卸荷螺塞;4-左卸荷阀杆;5-左弹簧;6-右弹簧;7-右卸荷阀杆;8-右卸荷螺塞;9-齿条活塞;10-右卸荷滑套;11-卸荷螺杆;12右O形密封圈;13-左卸荷滑套;14-卸荷滑杆;15-左O形密封圈;16-卸荷螺杆总成;17-右腔卸荷阀总成;18-左腔卸荷阀总成;19-卸荷滑杆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骄阳转向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骄阳转向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19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涡轮有效流通面积可变的发动机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含油料双螺旋榨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