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光合束照射与接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03630.7 | 申请日: | 2012-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9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贾选军;南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兵器工业第二0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27/09 | 分类号: | G02B27/09;G02B2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照射 接收 系统 | ||
1.一种激光合束发射与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干激光光源(1)从空间多个方向入射激光到多维合束器(2)上,分别经过多维合束器(2)的透射和反射,以小于光学纤维棒(3-1)的数值孔径角会聚于整形器(3)的输入端面上,从整形器(3)的输出,经准直镜(4)后照射到目标上,目标的漫反射激光及激光致辐射图案被位于准直镜(4)焦点处的接收探测单元(5)接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合束发射与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维合束器(2),含有多面棱镜(2-1)、棱镜架(2-2),所述多面棱镜(2-1)是一个整块棱镜,也可以是胶合棱镜,多面棱镜(2-1)有一个端面和若干个反射镜面,若干反射镜面在多面棱镜(2-1)的侧壁上分为若干级,级数j随着远离端面逐渐增大,第j级反射镜面的个数不小于第j+1级反射镜面的个数,每一级反射镜面的法线与端面有一个夹角α,该夹角α随着级数j逐渐增加,且夹角0<α<90°,反射镜面上镀有侧面入射激光(1-2)的反射膜,且对端面入射激光(1-1)的激光波长透射,所述端面镀有对入射激光的增透膜,所述端面和每一个反射镜面有多束激光入射,经过多维合束器(2)反射/透射,以小于光学纤维棒的数值孔径角会聚于所述整形器(3)的输入端面上,所述棱镜架(2-2)与多面棱镜(2-1)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合束发射与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整形器(3),含有若干根光学纤维棒(3-1)和镜框(3-2),所有光学纤维棒(3-1)的长度相等,且所有光学纤维棒(3-1)的前端面与后端面分别对齐,镜框(3-2)夹紧所有光学纤维棒(3-1),所述光学纤维棒(3-1)可以是单模光纤棒,也可以是多膜光纤棒,还可以是单芯光纤棒,入射激光穿过光学纤维棒(3-1)及其间隙后输出。
4.一种激光合束发射与接收系统,包括若干激光光源、多维合束器、整形器、准直镜、接收探测单元、计算机系统,固定连接在一个壳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激光光源含有相同或不同激光波长,可以是固体激光光源、气体激光光源、半导体激光光源、带准直透镜的半导体激光bar条等;所述准直镜(4)含有镜体(4-1)、镜架(4-2),所述镜体(4-1)为离轴抛物面镜,且镀有全反射膜,所述镜架(4-2)含有俯仰/方位摆动的电动支架和司服驱动电路,镜架与壳体固连,镜体与电动支架固连;所述接收探测单元(5)含有分束器(5-1)、探测器(5-2)、处理电路,所述探测器位于离轴抛物面镜的焦点处,且与离轴抛面镜的光轴垂直;所述整形器(3)紧靠分束器(5-1)安置且在远处合束激光照射覆盖范围与探测器的视场重合;所述计算机系统内置控制与处理程序,对激光器、准直镜、接收探测单元的控制与数据处理,根据目标距离和类型设置激光器的数量和能量、脉冲宽度、脉冲重复频率及其对激光波长/重复频率/脉冲串长度等参数混合编码,还设置接收探测单元(5)的同步接收及其输出的数字信号的采集和处理,还设置司服驱动电路调整离轴抛物面镜的俯仰/方位范围,满足接收探测单元对目标的激光漫反射和激光致辐射的辐射量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兵器工业第二0五研究所,未经中国兵器工业第二0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363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