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轨机器人的底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91920.4 | 申请日: | 201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6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思模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思模 |
主分类号: | B25J5/02 | 分类号: | B25J5/02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 | 代理人: | 王楚云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轨 机器人 底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控制设备,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有轨机器人的底座装置。
背景技术
有轨机器人是一种带有导向轨道的机器人,一般用于室内的搬运工作,结构较为简单,成本低廉。现有的有轨机器人的底盘一般采用滚轮设计,现有的滚轮都是直接套装枢轴上,当需要维修时,需要将整个底盘拆卸,十分繁琐。另外,现有的有轨机器人的减震性能也仍需要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有轨机器人的底座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有轨机器人的底座装置,包含一主支撑架,所述的主支撑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安装支架,所述的安装支架的上方设有弹性的导向部,其下方相应地设有支腿部。
作为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导向部包含一缓冲弹簧,所述的导向部的数量为4,所述的支腿部的数量为4,所述的导向部和支腿部位于所述的安装支架的两端。
作为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支腿部包含一对主支撑板和一对副支撑部,所述的主支撑板的顶部设有一第一滚轮,所述的副支撑部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二滚轮,所述的副支撑部上设有一缓冲部,所述的缓冲部通过螺钉与所述的副支撑部可分离地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缓冲部包含第一缓冲弹片和第二缓冲弹片,所述的第一缓冲弹片和第二缓冲弹片均为硅钢片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缓冲弹片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翘起,所述的第二缓冲弹片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二翘起。
本发明的有轨机器人的底座装置利用与安装支架可拆卸的支腿部,直接将滚轮安装到该支腿部上,当需要跟换滚轮时,使用者可以直接安装新的支腿部, 而不必拆卸整个底盘,快捷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有轨机器人的底座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有轨机器人的底座装置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有轨机器人的底座装置的A区域的细节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有轨机器人的底座装置的支腿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支腿部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其中,
1、有轨机器人的底座装置;2、主支撑架;3、安装支架;
4、支腿部;41、主支撑板;42、副支撑部;43、第一滚轮;
44、第二滚轮;45、缓冲部;451、第一缓冲弹片;
4511、第一翘起;452、第二缓冲弹片;4521、第二翘起;
453、螺钉;5、导向部;51、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轨机器人的底座装置。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有轨机器人的底座装置1,包含一主支撑架2,该主支撑架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安装支架3,该安装支架3的上方设有弹性的导向部5,其下方相应地设有支腿部4。
该导向部5包含一缓冲弹簧51,该导向部5的数量为4,该支腿部4的数量为4,该导向部5和支腿部4位于该安装支架3的两端。
该支腿部4包含一对主支撑板41和一对副支撑部42,该主支撑板41的顶部设有一第一滚轮43,该副支撑部4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二滚轮44,该副支撑部42上设有一缓冲部45,该缓冲部45通过螺钉453与该副支撑部42可分离地连接。
该缓冲部45包含第一缓冲弹片451和第二缓冲弹片452,该第一缓冲弹片451和第二缓冲弹片452均为硅钢片制成。
该第一缓冲弹片45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翘起4511,该第二缓冲弹片45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二翘起4521。
该发明的有轨机器人的底座装置利用与安装支架可拆卸的支腿部,直接将滚轮安装到该支腿部上,当需要跟换滚轮时,使用者可以直接安装新的支腿部, 而不必拆卸整个底盘,快捷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思模,未经李思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19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垃圾分选装置和垃圾分选系统
- 下一篇:荧光观察装置和荧光观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