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绿篱修剪器的刀具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76670.7 | 申请日: | 2012-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8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K.考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3/04 | 分类号: | A01G3/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肖日松;杨国治 |
地址: | 德国魏***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绿篱 修剪 刀具 组件 | ||
1. 一种马达驱动的绿篱修剪器的刀架(1),其包括两个剪刀(2, 2'),其中,至少一个剪刀(2, 2')能够反向于另一剪刀(2, 2')振荡地运动两个止点(h0, h1, h0', h1')之间的行程(h, h'),其中,两个剪刀(2, 2')具有彼此相互作用的、彼此以间距(a)布置的切齿(5, 6, 7, 5', 6', 7'),其中,所述切齿(5, 6, 7, 5', 6', 7')的至少一部分设有用于无切屑地、剪切地切断切削材料(27)的剪切刃(8),并且其中,所述一个剪刀(2, 2')的第一切齿(5, 5')在所述两个止点(h0, h1, h0', h1')中至少部分地与所述另一剪刀(2, 2')的第一或第二切齿(5', 6', 5, 6)相叠,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架(1)具有至少一个修剪切割区域(9),在其中所述切齿(5, 6, 7, 5', 6', 7')之间的间距(a)和所述行程(h, h')这样来相互协调,使得所述一个剪刀(2, 2')的第一切齿(5, 5')在其两个止点(h0, h1, h0', h1')之间完全扫过所述另一剪刀(2, 2')的处于所述另一剪刀(2, 2')的第一与第二切齿(5', 6', 5, 6)之间的第三切齿(7', 7)。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切齿(7', 7)直接邻近地处于所述第一与第二切齿(5, 6, 5', 6')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剪刀(2, 2')中的一个的切齿(5, 6, 7, 5', 6', 7')之间的间距(a)在所述修剪切割区域(9)的走向中是均匀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剪刀(2, 2')的所述切齿(5, 6, 7, 5', 6', 7')之间的间距(a)在所述修剪切割区域(9)的走向中是均匀的。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齿(5, 6, 7, 5', 6', 7')之间的间距(a)在所述修剪切割区域(9)中等于所述一个剪刀(2)的行程(h)与所述另一剪刀(2')的行程(h')的和的一半。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修剪切割区域(9)的部分区段中所述一个剪刀(2)的切齿(5, 6, 7)彼此具有间距(a),其与所述另一剪刀(2')的所关联的切齿(5', 6', 7')之间的间距(a')不同。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剪刀(2, 2')中的一个的切齿(5, 6, 7, 5', 6', 7')之间的间距(a)在所述修剪切割区域(9)的走向中是不均匀的。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剪刀(2, 2')的所述切齿(5, 6, 7, 5', 6', 7')之间的间距(a)在所述修剪切割区域(9)的走向中是不均匀的。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齿(5, 6, 7, 5', 6', 7')之间的间距(a)在所述修剪切割区域(9)中大于/等于所述一个剪刀(2)的行程(h)与所述另一剪刀(2')的行程(h')的和的一半。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个剪刀(2)的切齿(5, 6, 7)之间的间距(a)从所述刀架(1)的一端(35, 36)起朝向它的相对的端部(36, 35)变大,而在所关联的所述另一剪刀(2')的切齿(5', 6', 7')之间的间距(a')从所述刀架(1)的相同的端部(35, 36)起朝向它的相对的端部(36, 35)变小。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架(1)具有可用于切割的长度(l),并且所述修剪切割区域(9)至少在所述刀架(1)的一侧(11)上在整个可用的长度(l)上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未经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667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