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孔结构的波纹-蜂窝复合夹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1403.0 | 申请日: | 201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5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博;张钱城;卢天健;金峰;冯上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15/01 | 分类号: | B32B15/01;B32B3/28;B32B1/06;B23P1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波纹 蜂窝 复合 夹层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波纹-蜂窝复合夹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开孔结构的波纹-蜂窝复合夹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超轻多孔金属材料是近些年来随着材料制备以及机械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类新颖多功能材料。其芯体具有高孔隙率,其微结构按规则程度可分为无序和有序两大类,前者包括闭孔泡沫铝材料,而后者包括二维点阵材料(如波纹结构,蜂窝结构)与三维桁架结构(如金字塔结构、四面体结构)。
目前,通常的多孔金属夹层板多为蜂窝铝或波纹等单一结构,蜂窝铝芯具有较高结构效率,另外由于其高的比表面积,兼具主动冷却的功能,在航空航天、能源、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波纹结构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低。将两种结构复合,结构更紧凑,不仅可以保持蜂窝的结构、传热性能优势,而且由于蜂窝的支撑作用,极大提高波纹结构性能,使得最终可以大幅度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其具有更多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孔结构的波纹-蜂窝复合夹层材料,通过复合的方式实现蜂窝面内力学性能增强,同时保持结构散热性能的开孔结构的波纹-蜂窝复合夹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如下:包括两板金属面板以及设置在两块金属面板之间的金属波纹芯体,在金属波纹芯体的孔内填充有与金属波纹芯体的孔相匹配的六边形蜂窝材料或方形蜂窝材料。
所述的金属波纹芯体为具有平台结构的梯形结构。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平整过的金属板材制成具有平台结构即梯形结构的金属波纹芯体,然后对金属波纹芯体和平整过的金属面板清洗去除油污和锈迹后烘干;
2)采用线切割技术将板状六边形或者方孔蜂窝芯切割成与金属波纹芯体的孔相匹配的六边形蜂窝材料或方形蜂窝材料,并对切割后的材料进行清洗去除油污和锈迹、烘干;
3)将六边形蜂窝材料或方形蜂窝材料插入金属波纹芯体的孔中,依次将金属波纹芯体的孔结构全部插满得复合芯体,并将金属面板加载在复合芯体上、下表面,然后将市售的钎焊膏或混合浆料均匀涂覆在六边形蜂窝材料或方形蜂窝材料胞壁与金属波纹结构芯体的接触处、金属波纹芯体和金属面板的接触处,使复合芯体相对密度增加0.2-0.3%,在30℃~80℃烘干,然后装入高温钎焊炉中进行焊接,对于铝及其合金,真空度控制在10-3~10-4Pa;以1~10℃/min速度自室温均匀升温至300℃~500℃范围保温10min~1h;对于不锈钢材料,真空度控制在10-2~10-3Pa范围,然后通1-20Pa氩气分压烧结,以1~10℃/min速度自室温升温至800℃~1100℃保温10min~2h,缓冷至室温出炉即可;
所述的混合浆料的配置如下:配置质量浓度为1%~10%的聚乙烯醇或甲基纤维素黏结剂,然后按质量百分比将5%~10%的黏结剂、45%~75%的200目~400目的钎焊粉料或镍铬磷粉末和20%~50%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制成混合浆料。
所述的梯形结构的金属波纹芯体采用模压或者折叠技术制备。
所述的清洗采用金属清洗剂清洗。
所述的金属板材和蜂窝材质为不锈钢板、纯铝或铝合金板。
所述的金属面板厚度0.5-5mm,波纹面板厚度0.3-3mm。
所述的装配后六边形蜂窝材料或方形蜂窝材料孔方向和金属波纹芯体的孔的方向平行。
所述的六边形蜂窝材料或方形蜂窝材料的孔隙率为90-98%。
所述步骤2)的线切割使丝线与蜂窝孔方向平行。
本发明在金属波纹芯体中全部填充满六边形蜂窝和方形蜂窝,并与金属面板复合,通过钎焊制成开孔结构的波纹-蜂窝复合夹层材料。本发明应用波纹低成本以及蜂窝的结构和高比表面积等各自性能的优势,将两种结构复合可以结合两者的优点,结构紧凑,实现整体力学性能大幅提高,获得综合性能更加优异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波纹结构夹层板以及六边形蜂窝梯形棱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波纹结构夹层板以及方形蜂窝梯形棱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14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