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通话误操作的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9044.7 | 申请日: | 2012-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9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辉;魏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4R3/00;H04M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杨宏 |
地址: | 516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通话 操作 移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止通话误操作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手机作为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捷、娱乐。随着手机越来越普及,为了提升用户的体验需求以及获得广大的市场,手机不断地朝着小型化、超薄化、多功能的趋势发展,其个性化程度亦愈演愈烈。这样的趋势都要求在一个较小的体积上集成更多的功能,对手机的硬件及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的手机大多采用3.5mm耳机,由于与其适配的3.5mm的耳机插座的尺寸越做越小,导致地信号与麦克风信号的弹片距离过于接近。若使用耳机进行通话,在进行耳机拔插的过程中,地信号与麦克风信号容易短接,造成麦克风信号变为逻辑低电平,触发耳机接听/挂断按键的命令,导致电话被误挂断,若待机状态下拔出耳机时,可能会拨出最后一次通话的电话。即使地信号与麦克风信号只有短时间的接触,也可能产生上述通话误操作。目前,虽然靠软件处理能降低通话误操作的风险,但并不能完全解决通话误操作的问题。同时,现有的耳机及其适配的耳机插座在进行耳机检测时还存在电能损耗的问题。
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耳机插座引脚定义和耳机检测电路图。如图所示,耳机插座的第1引脚接地,第2引脚连接耳机插座的右声道信号控制端、耳机插座的中断信号控制端、还通过上拉电阻R1连接电源输入端VDD,第3引脚连接耳机插座的左声道信号控制端,第4引脚连接耳机插座的麦克风信号控制端。在耳机的检测过程中,电源输入端VDD的输入电压为2.8V,耳机未插入时,由于中断信号控制端输入的中断信号被上拉电阻R1上拉,保持中断信号在平时为高电平;耳机插入时,右声道信号控制端通过耳机上的阻值为32欧姆的喇叭(图中未示出)导通到地,中断信号从高电平变成低电平,这种方式会在耳机的音频信号上增加了一个直流分量,导致音质下降,且上拉电阻R1会导致少量漏电,造成不必要的电能消耗,可见现有技术的耳机插座设计无论耳机插入与否都会缩短手机的待机时间。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通话误操作的移动终端。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通话误操作的移动终端,在耳机拔出时,即使麦克风信号与地信号短接,也能保持耳机通话按键感应端为高电平,从而不会触发耳机接听/挂断按键的命令,保证不会产生通话误操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通话误操作的移动终端,包括耳机插座,所述耳机插座包括:
第1引脚、第2引脚、第3引脚、第4引脚、第5引脚和第6引脚;所述第1引脚连接耳机插座的麦克风信号控制端,第2引脚接地,第3引脚连接耳机插座的右声道信号控制端,第4引脚连接耳机插座的左声道信号控制端,第5引脚连接耳机插座的中断信号控制端,第6引脚通过下拉电阻接地;
其中,所述第5引脚和第6引脚为耳机插座的开关控制引脚,所述第6引脚设置有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位于第5引脚的一侧,在耳机插入耳机插座时,所述金属弹片与第5引脚短接,在耳机拔出时,所述金属弹片与第5引脚断开。
所述的防止通话误操作的移动终端,还包括模拟开关,模拟开关的A1端悬空,模拟开关的A2端连接耳机插座的麦克风信号控制端,模拟开关的C端连接移动终端的耳机通话按键感应端和麦克风信号端,模拟开关的S1端连接耳机插座的中断信号控制端。
所述的防止通话误操作的移动终端中,所述金属弹片与第5引脚断开时的行程小于耳机的第2段与第1引脚短接时的行程。
所述的防止通话误操作的移动终端中,所述模拟开关的C端还连接麦克风信号偏置电压输入端。
所述的防止通话误操作的移动终端中,所述金属弹片与第6引脚一体成型。
所述的防止通话误操作的移动终端中,所述耳机插座具有耳机插孔,所述第1引脚、第3引脚和第4引脚位于耳机插孔的一侧,所述第2引脚、第5引脚和第6引脚位于耳机插孔的另一侧。
所述的防止通话误操作的移动终端中,所述耳机为LRGM线序耳机。
所述的防止通话误操作的移动终端中,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90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适应文件格式匹配的方法及服务器
- 下一篇:谱仪外接设备连接模块